[实用新型]驱动装置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756752.6 | 申请日: | 2021-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22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郝锦波;敖三三;马锦涛;张瑞;李航飞;闫逊志;李燕飞;秦珠;庞海;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K17/04 | 分类号: | B60K17/04;F28D20/02;F24S2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荟英捷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6 | 代理人: | 陈亚英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装置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及车辆,涉及热机技术领域。该驱动装置包括集热组件、相变蓄热组件和动力带传动组件,动力带传动组件包括动力传动带和至少两个动力传动轮,动力传动带传动连接于动力传动轮之间,且动力传动带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集热组件的热输出端与相变蓄热组件的热输入区连接,动力带传动组件中的其中一个动力传动轮作为热源主动轮枢接于相变蓄热组件的热输出区。该车辆包括底座、第一车轮组、第二车轮组和上述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在实现对车辆行进驱动的基础上,没有有害产物生成,实现零污染零排放,从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燃油汽车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燃油汽车使用时,对原油资源依赖性较高,且其排出的尾气中包含大量氮、硫化物等大气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及车辆,以解决现有燃油汽车对原油资源依赖性较高,且排出的尾气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包括集热组件、相变蓄热组件和动力带传动组件,所述动力带传动组件包括动力传动带和至少两个动力传动轮,所述动力传动带传动连接于所述动力传动轮之间,且所述动力传动带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所述集热组件的热输出端与所述相变蓄热组件的热输入区连接,所述动力带传动组件中的其中一个动力传动轮作为热源主动轮枢接于所述相变蓄热组件的热输出区。
可选地,所述相变蓄热组件包括容置箱和填充于所述容置箱内的相变蓄热材料,所述容置箱的热输出区设有内凹的轮套盒,部分所述热源主动轮容纳于所述轮套盒内,且所述热源主动轮通过枢接轴枢接于所述轮套盒。
可选地,所述热源主动轮位于所述轮套盒内的部分为传热部,所述轮套盒的形状与所述传热部的形状一致,且所述轮套盒的内壁与所述传热部相应的区域存在转动间隙。
可选地,所述轮套盒的盒口朝上,所述轮套盒内盛装有导热液体。
可选地,所述枢接轴的两端均伸出所述轮套盒,且所述枢接轴伸出所述轮套盒的轴段于所述容置箱内延伸并连接于所述容置箱。
可选地,所述相变蓄热组件包括容置箱和填充于所述容置箱内的相变蓄热材料,所述容置箱的热输入区设有插接孔,所述集热组件的热输出端插接于所述插接孔。
可选地,所述容置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盖包括顶板和连接于所述顶板的第一侧板部,所述第一侧板部的底部设有第一半孔;所述箱体与所述热输入区相应的侧板为第二侧板部,所述第二侧板部的顶部设有第二半孔,所述箱盖匹配盖设于所述箱体的箱口处,所述第一半孔与所述第二半孔对应形成所述插接孔。
可选地,所述动力带传动组件中动力传动轮的数目为两个,所述动力传动带套设于两个所述动力传动轮之间,其中一个所述动力传动轮作为所述热源主动轮,另一个所述动力传动轮作为从动输出轮。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纳冷源材料的冷源容纳槽;所述动力带传动组件中动力传动轮的数目为四个,四个所述动力传动轮分别为第一动力传动轮、第二动力传动轮、第三动力传动轮和第四动力传动轮,所述第一动力传动轮作为所述热源主动轮,所述第二动力传动轮与所述第三动力传动轮同轴固接共同形成从动输出轮,所述第四动力传动轮作为冷源主动轮枢接于所述冷源容纳槽,且部分所述第四动力传动轮浸没于所述冷源容纳槽内,所述热源主动轮、所述冷源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输出轮呈三角形排布;所述动力传动带套设于所述第一动力传动轮、所述第二动力传动轮和所述第四动力传动轮,且所述动力传动带位于所述第一动力传动轮及所述第四动力传动轮一侧的带体交叉后绕过所述第三动力传动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567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