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眼内组织破碎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731106.4 | 申请日: | 2021-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43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冲;徐华苹;陈璐;周星;方冬;刘磷海;佘洁婷;王玉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眼科医院;广州迪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2C19/00 | 分类号: | B02C19/00;B08B5/04;B02C2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织 破碎 | ||
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含夹持破碎部、连接机构、收纳鞘、控制机构和手柄。连接机构设置在收纳鞘内,连接机构的远端设有夹持破碎部,连接机构的近端设有手柄。控制机构控制夹持破碎部的张开或闭合。当控制机构控制夹持破碎部闭合时,连接机构带动夹持破碎部向收纳鞘内运动,夹持破碎部的工作部闭合,在收纳鞘的刃口和工作部的共同作用下,对眼内组织进行破碎。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含负压吸引机构时,负压吸引机构能将破碎后的组织及时吸引排出眼外,防止破碎后的组织造成眼内周边组织的意外伤害。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临床使用非常方便、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眼内膜组织破碎用的眼内组织破碎器,特别是带破碎和吸引功能的眼内组织破碎器。
背景技术
晶状体悬韧带断裂或过度松弛,可使晶状体完全离开其生理位置,称为晶状体全脱位。晶状体全脱位可引起严重的屈光不正、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若晶状体完全脱位至玻璃体腔,还可引起玻璃体基底部的牵拉,导致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晶状体全脱位患者,需评估其视功能、晶状体的浑浊程度、患者年龄及相关并发症,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中重度全脱位至玻璃体腔的晶状体,若估计晶状体有硬核,目前的常规手术方法是经睫状体平坦部睫状体超声粉碎术予以清除。但当晶状体硬核硬度高时,超声粉碎所产生的碎片在液流的冲击下,有可能对视网膜产生损伤,严重时会出现视网膜裂孔、出血,甚至导致视网膜脱落,对视力造成较大危害,而且,晶状体的超硬碎片也很难通过超声粉碎的方法进行精准清除,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组织破碎器械进行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通过夹持破碎器和收纳鞘的配合设计,不但能够产生良好的夹持破碎力,而且收纳鞘可以连通负压吸引装置,将破碎后的组织及时清除,做到精准破碎,及时清除,有效防止组织破碎后产生的碎片对视网膜或周边组织造成意外伤害。
本实用新型之眼内组织破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内组织破碎器100含夹持破碎部 1、连接机构2、收纳鞘3、控制机构4和手柄5;
A、所述连接机构2设置在所述收纳鞘3内,所述连接机构2的远端设有所述夹持破碎部1;所述连接机构2的近端设有所述手柄5;
B、所述控制机构4控制所述夹持破碎部1的张开或闭合;
C、所述夹持破碎部1至少含2个工作部11。
当所述控制机构4控制所述夹持破碎部1闭合时,所述连接机构2带动所述夹持破碎部1向所述收纳鞘3内运动,所述夹持破碎部1的工作部11闭合,对组织进行破碎,尤其是当在所述收纳鞘3的端部设有刃口32时,在所述刃口32和所述工作部11的共同作用下,对眼内组织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破碎。
所述夹持破碎部1含3个所述工作部11。所述夹持部1可以有多个所述工作部11,如3个或更多,可以更好地保证对组织夹持的稳固性,获得更好的破碎效果。
所述工作部11含夹持面11-1和破碎端11-2。所述夹持面11-1可很好地固定需要破碎的组织,所述破碎端11-2可以对被夹持的组织施加破碎力,所述破碎端11-2可以设计成线形刃口、或锯齿状刃口、或弧形刃口。
所述夹持面11-1呈弧形环抱状。弧形环抱状可以对组织,尤其是半硬态或弹性组织施加更好的夹持力。
所述眼内组织破碎器100含负压吸引机构6。所述负压吸引机构6能将破碎后的组织及时吸引排出眼外,防止破碎后的组织造成眼内周边组织的意外伤害。
所述负压吸引机构6含吸引入口61、吸引通道62和排出口63;所述吸引入口61设置在所述收纳鞘3的远端,所述排出口63设置在所述手柄5上。所述排出口63与负压源 20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眼科医院;广州迪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眼科医院;广州迪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311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