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大豆类种子籽壳分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507991.8 | 申请日: | 2021-03-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00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季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耕耘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7B1/28 | 分类号: | B07B1/28;B07B1/22;B07B1/42;B07B1/46;B07B9/00;A23N5/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鸿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54 | 代理人: | 王春娇 |
| 地址: | 3000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豆类 种子 分离 装置 | ||
一种自动化大豆类种子籽壳分离装置,包括大支架(1)、电机(6)、筛分机(12),大支架(1)上的两个固定板(3)之间设置的固定筒(4)的内部设有转筒(5),转筒(5)的筒壁上排布有多个圆形的漏孔(7),筛分机(12)包括连杆(13)、偏心轮(14)、筛体(15)、上层筛板(16)、下层筛板(17)、电机减速机(18)、摆动吊挂Ⅰ(20)、摆动吊挂Ⅱ(21)、小支架(11),电机减速机(18)与偏心轮(14)相连接,连杆(13)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偏心轮(14)上,连杆(13)另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筛体(15)上。实现了自动化籽壳分离,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籽壳分离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自动化大豆类种子籽壳分离装置,属于农业技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现有的大豆类种子脱壳多采用破碎机+击打机+分离机的方式;但是,该种方式需两台或多台设备组合、占地面积大,且存在动力消耗大、种子与壳分离无法控制等缺陷,因此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大豆类种子籽壳分离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自动化大豆类种子籽壳分离装置,包括大支架、电机、筛分机,所述的大支架上固定有底座,所述的底座两侧均设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之间横向设置一固定筒,所述的固定筒的内部设有一转筒,所述的转筒与固定筒同轴心设置,转筒转动连接于两个固定板之间,转筒与电机连接,转筒的筒壁上排布有多个圆形的漏孔,固定筒的底部设置有出料斗,转筒的一侧设置有进料管,所述的进料管底部通过通过一倾斜设置的连接管伸入转筒内部,所述的筛分机包括连杆、偏心轮、筛体、上层筛板、下层筛板、电机减速机、摆动吊挂Ⅰ、摆动吊挂Ⅱ、小支架,所述的上层筛板和下层筛板分上下两层分别固定在筛体上,上层筛板上方一侧设置有进料斗,固定筒底部的出料斗与进料斗相连接,所述的电机减速机与偏心轮相连接,所述的连杆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偏心轮上,连杆另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筛体上,所述的摆动吊挂Ⅰ上端固定在小支架前端,摆动吊挂Ⅰ下端固定在筛体前端,所述的摆动吊挂Ⅱ上端固定在小支架后端,摆动吊挂Ⅱ下端固定在筛体后端。
所述的电机固定于其中一个固定板上。
所述的转筒的另一侧设置有物料出口管,所述的物料出口管穿过固定筒出口在固定筒外,且物料出口管设有盖板。
所述的上层筛板孔径为与下层筛板孔径不同,且上层筛板孔径大于下层筛板孔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大豆类种子的自动化籽壳分离,且破损率低,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转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筛分机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层筛板和下层筛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大支架1,底座2,固定板3,固定筒4,转筒5,电机6,漏孔7,出料斗8,进料管9,连接管10,小支架11,筛分机12,连杆13,偏心轮14,筛体15,上层筛板16,下层筛板17,电机减速机18,进料斗19,摆动吊挂Ⅰ20,摆动吊挂Ⅱ2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耕耘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耕耘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079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茶果剥壳及籽壳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全自动施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