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灵敏的捕鼠夹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430291.3 | 申请日: | 2021-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46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艾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渝虫害防治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M23/26 | 分类号: | A01M23/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1147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灵敏 捕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效灵敏的捕鼠夹;包括壳体、上夹板、下夹板、扭力弹簧、拉把、拉杆、连杆、卡锁滑块、旋转钉以及调节螺栓;拉把铰接在壳体上,拉把连接连杆,连杆与上夹板铰接,扭力弹簧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另一端抵住上夹板;下夹板与壳体连接,下夹板连接连杆,滑块固定在壳壁上,旋转钉抵住上夹板,滑块抵住旋转钉;连杆紧靠滑块一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捕鼠夹捕鼠需要老鼠触动压杆以及不能根据老鼠大小调节灵敏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捕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效灵敏的捕鼠夹。
背景技术
老鼠为啮齿类动物,是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之一,是从人类开始定居务农有了家,老鼠就依附人类为生,时常危害人类农业经济发展以及身体健康;农业上,鼠类为杂食性动物,农作物从种到收全过程中和农产品贮存过程中都可能遭受其害;在室内咬坏电缆家具,盗取食物,遗留粪便,污染室内环境;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人类常使用捕鼠夹捕杀老鼠,现有捕鼠夹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但是触发结构受到老鼠体型以及重量的影响,捕杀率较低;不能及时调节触发力的大小,没有显示标志,不能及时提醒工作人员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灵敏的捕鼠夹,以解决现有捕鼠夹捕鼠需要老鼠触动压杆以及不能根据老鼠大小调节灵敏度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高效灵敏的捕鼠夹。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于:包括壳体A、一对壳体B、一对壳体C、壳体D、上夹板、下夹板、一对扭力弹簧、拉把、拉杆、多个连杆、推杆、卡锁滑块、旋转钉以及调节螺栓;壳体A内部中央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固定扭力弹簧一端,扭力弹簧另一端抵住上夹板,上夹板两端与壳体C连接;上夹板上表面与拉杆一端连接,拉杆另一端与拉杆连接,拉把连接在壳体A 上;
上夹板两端设置有等腰梯形滑块,壳体C在壳体中部设置有纵向卡槽A,等腰梯形滑块卡在纵向卡槽A内,纵向卡槽内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纵向卡槽A连通,旋转钉穿过第一通孔,旋转钉头部抵住上夹板两端等腰梯形滑块,旋转钉尾紧靠卡锁滑块下方;
还包括多个连接销、多个连杆、卡笋,卡锁滑块上设置有凸台A,推杆一端紧靠卡锁滑块凸台A左端,卡锁滑块凸台A右端紧靠连杆A,壳体C底部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上方设置有横向槽A;连杆A通过第二通孔与连杆B一端连接,下夹板底部设置有连接销A、连接销C,连杆B另一端通过连接销A与下夹板连接;壳体D上设置有连接销B,连杆B通过连接销B 与壳体D连接;壳体D上表面设置有连接销D;连接销C上连接有弹簧,弹簧抵住下夹板底部,另一端抵住连接销D,下夹板顶端抵住卡笋,卡笋卡在壳体C上设置的横向槽A内;
调节螺栓固定连接在壳体B上,螺栓底端抵住卡锁滑块。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拉起拉把时,拉把带动拉杆,拉杆带起上夹板,与上夹板接触的扭力弹簧收到挤压,扭力弹簧旋转收缩蓄力;旋转钉头抵住上夹板两端等腰梯形滑块,旋转钉尾抵住卡锁滑块;连杆A抵住卡锁滑块右端,连杆B一端与连杆A连接,连杆B通过连接销B与壳体D连接,连杆B另一端通过连接销A与下夹板连接;老鼠通过下夹板时,下夹板收到老鼠的重力,下夹板受压下降;连接销B将连杆B分为两段,与下夹板连接的一端较长,连杆B与连接销B形成杠杆,老鼠重力在连杆B上产生力矩,连杆B围绕连接销B旋转,连杆B带动连杆A向上运动,连杆A推开卡锁滑块,旋转钉顺时针旋转,上夹板被释放,扭力弹簧释放压力,上夹板夹住老鼠,同时上夹板带动拉杆向下运动,拉杆带动拉把旋转复位;拉把拉起时,即表示捕鼠夹处于工作状态,拉把复位,即表示工作状态结束,解决了现有捕鼠夹没有显示标志,不能及时提醒工作人员处理的问题;
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捕鼠通道没有障碍物,本捕鼠夹将老鼠重力作为触发条件,无需老鼠触动压杆;解决了现有捕鼠夹捕鼠需要老鼠触动压杆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渝虫害防治研究所,未经重庆科渝虫害防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302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