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及其前舱操控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75790.7 | 申请日: | 2021-0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28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郭忠新;费思哲;菲思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世达(上海)机电有限公司;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1/16 | 分类号: | B62D1/16;B62D1/04;B62D1/185;B62D1/181;B60K3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刘志伟 |
| 地址: | 201814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及其 前舱 操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的前舱操控系统,包括转向管柱(5)、固定于所述转向管柱(5)上端的方向盘(7)、安装于所述转向管柱(5)的上部且位于所述方向盘(7)下方的组合开关模块,以及与所述转向管柱(5)的下部连接可驱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转向管柱(5)移动可带动所述组合开关模块的底面与主仪表台接触。该前舱操控系统的方向盘和组合开关模块可以伸缩,副仪表台可以前后移动,便于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提供给驾驶员更大的空间和舒适的阅读距离。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前舱操控系统的汽车,其有益效果与前舱操控系统的有益效果相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自动驾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舱操控系统。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前舱操控系统的汽车。
背景技术
SAE将自动驾驶分为六个等级,从L0至L5,数值越高代表自动驾驶的成熟度越高。L0为无自动化,L1为驾驶支援,L2位部分自动化,L3为有条件自动化,L4为高度自动化,L5为完全自动化。对于L3和L4来说,驾驶员可以完全委托系统进行操控车辆,又可以接管系统人为控制测量。
目前的乘用车上,方向盘模块和副仪表台都是相对固定的。方向盘模块整体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调整角度和伸缩距离,以适应不同身材驾驶员的操控。而这种结构在实现L3和L4级别自动驾驶的情况下,不能够给驾驶人员提供更大空间和更加舒适的座舱。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方向盘、组合开关以及副仪表台的操控系统,来满足自动驾驶模式下舒适需求,成为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舱操控系统,该前舱操控系统的方向盘和组合开关模块可以伸缩,副仪表台可以前后移动,便于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提供给驾驶员更大的空间和舒适的阅读距离;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前舱操控系统的汽车,其有益效果与前舱操控系统的有益效果相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的前舱操控系统,包括转向管柱、固定于所述转向管柱上端的方向盘、安装于所述转向管柱的上部且位于所述方向盘下方的组合开关模块,以及与所述转向管柱的下部连接可驱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转向管柱移动可带动所述组合开关模块的底面与主仪表台接触。
优选地,所述组合开关模块包括能够套装于所述转向管柱且上端具有凹槽的组合开关本体、套装于所述转向管柱且安装于所述凹槽内的输出模块,以及连接于所述凹槽和输出模块之间的弹簧,所述输出模块与转向管柱为相对固定连接,所述输出模块可在所述凹槽内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输出模块的底面具有盲孔,所述弹簧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盲孔的底面上,下端固定于所述凹槽的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输出模块的底面能够与所述凹槽的表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转向管柱的侧壁设置有凸筋,所述组合开关本体的底面抵接于所述凸筋上。
优选地,所述凸筋与主仪表台之间的距离等于组合开关本体的最大移动距离。
优选地,所述方向盘的下端具有螺纹孔,所述转向管柱的上端具有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柱。
优选地,还包括副仪表台模块,所述副仪表台模块包括副仪表台本体、固定于所述副仪表台本体下部的丝杆,以及与所述丝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丝杆前后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均包括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传动带,以及与所述传动带相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连接孔处具有内螺纹,所述转向管柱的下部具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转向管柱和丝杆分别套装于各自从动齿轮的连接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世达(上海)机电有限公司;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未经科世达(上海)机电有限公司;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757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互联网医学教学远程视频教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飞翼一体三栖无人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