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低温阻尼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31139.X | 申请日: | 2021-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34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舒岳林;薛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朗域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9/19 | 分类号: | F16F9/19;F16F9/36;E04B1/9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丁燕华 |
| 地址: | 2131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阻尼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耐低温阻尼器,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缸体和防护壳,缸体内中部一侧装有硅油,且缸体内中部另一侧装有机油,缸体正表面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盖,且缸体正表面另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盖,防护壳固定连接于缸体一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硅油、机油、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解决了现有的阻尼器的耐低温性较差,在冬季难以发挥正常的对建筑物减震的作用,从而容易造成重大损失、现有的阻尼器的密封性较差,容易发生漏油情况,从而导致阻尼器使用损坏,无法继续使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耐低温阻尼器。
背景技术
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利用阻尼来吸能减震不是什么新技术,在航天、航空、军工、枪炮、汽车等行业中早已应用各种各样的阻尼器来减振消能,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1、现有的阻尼器的耐低温性较差,在冬季难以发挥正常的对建筑物减震的作用,从而容易造成重大损失;
2、现有的阻尼器的密封性较差,容易发生漏油情况,从而导致阻尼器使用损坏,无法继续使用。
因此,现有的阻尼器,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耐低温阻尼器,通过设置硅油、机油、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解决了现有的阻尼器的耐低温性较差,在冬季难以发挥正常的对建筑物减震的作用,从而容易造成重大损失、现有的阻尼器的密封性较差,容易发生漏油情况,从而导致阻尼器使用损坏,无法继续使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耐低温阻尼器,包括缸体和防护壳,所述缸体内中部一侧装有硅油,且缸体内中部另一侧装有机油,所述缸体正表面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盖,且缸体正表面另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盖,所述防护壳固定连接于缸体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壳外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销头,且第一销头外端插接连接有销座,由设置的第一销头,用于将防护壳与销座之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销座上表面一侧对称设置有销孔,且销孔内插入有销轴,所述销座通过销轴与第一销头插接连接,由设置的销孔,用于配合着销轴将销座和第一销头之间牢牢的进行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外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销头,所述销座通过销轴与第二销头之间插接连接,且第二销头通过销轴插接连接于销孔之间,所述缸体内上下端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杆和第三活塞杆,由设置的第二销头,用于将缸体和销座进行结构连接,由设置的第二活塞杆和第三活杆,用于缓解阻尼器受到的震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壳内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衬套,且衬套内圈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周表面等距离固定连接有活塞块,由设置的衬套,用于支撑着第一活赛杆,并由设置的第一活塞杆带动着活塞块进行运动,由设置的活塞块,用于环节阻尼器受到的震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正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缸盖,且缸体正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缸盖,所述第一密封盖固定连接于第一缸盖表面中部,所述第二密封盖固定连接于第二缸盖表面中部,由设置的第一缸盖和第二缸盖,用于配合着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对缸体内部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硅油和机油,具有使阻尼器耐低温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阻尼器的耐低温性较差,在冬季难以发挥正常的对建筑物减震的作用,从而容易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硅油和机油的凝固点较高,装置通过在缸体内部分别加入了硅油和机油两种粘滞介质,从而提高阻尼器内粘滞介质的凝固点,使阻尼器在低温下可正常进行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朗域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朗域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311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