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组装的插座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252239.3 | 申请日: | 2021-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99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林家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康富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27/02;H01R24/76 |
| 代理公司: | 广东科信启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10 | 代理人: | 吴少东 |
| 地址: | 528425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组装 插座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快速组装的插座,其包括:面板、连接面板的后座、安装在后座上的L极导电条、N极导电条以及E极导电条,面板上设置有二插门以及三插门,L极导电条的两端分别与二插门的L极插孔以及三插门的L极插孔对应设置并且其上设置有L极接线端子,N极导电条的两端分别与二插门的N极插孔以及三插门的N极插孔对应设置并且其上设置有N极接线端子,E极导电条与三插门的E极插孔对应设置并且其上设置E极接线端子。本申请通过设置L极导电条以及N极导电条,将二插门以及三插门相互接通,二插门以及三插门上无需单独设置多个接线端子,可以避免焊接多个接线端子时容易出现掉焊,漏焊以及通电后发热现象,同时提高组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组装的插座。
背景技术
现今市面上有众多电源产品、设备、与国内外的使用者息息相关,一款质量上乘,安全可靠的产品才是使用者所需要的。但是现有市面上旧式插座的二插门和三孔插门是相互独立的,二插门和三孔插门需要各自连接多个连接端子以进行导电,插座需要连接多个接线端子导致组装效率慢,并且连接多个连接端子常常出现掉焊,漏焊等情况,多处焊接在通电后也会产生发热严重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组装的插座,以解决现有的插座组装效率慢,安装时容易出现掉焊,漏焊以及通电后发热严重等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速组装的插座,其包括:面板、连接面板的后座、安装在后座上的L极导电条、N极导电条以及E极导电条,面板上设置有二插门以及三插门,L极导电条的两端分别与二插门的L极插孔以及三插门的L极插孔对应设置并且其上设置有L极接线端子,N极导电条的两端分别与二插门的N极插孔以及三插门的N极插孔对应设置并且其上设置有N极接线端子,E极导电条与三插门的E极插孔对应设置并且其上设置E极接线端子。
本申请通过设置L极导电条以及N极导电条将二插门以及三插门相互接通,电流流入L导电条以及N极导电条时可同时给二插门以及三插门供电,二插门以及三插门上无需单独设置多个接线端子,可以避免焊接多个接线端子时容易出现掉焊,漏焊以及通电后发热现象,由于无需连接多个接线端子,可提高组装效率,无需设置多个接线端子,仅通过一体化的L极插孔的N极导电条进行导电可以增强产品的整体硬度,可提高产品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座上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分别用于安装L极导电条、N极导电条以及E极导电条,后座上开设安装槽,可以实现对L极导电条、N极导电条以及E极导电条的直接固定,无需通过螺丝等固定件固定,进一步提高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L极接线端子,N极接线端子以及E极接线端子分别与L极导电条、N极导电条以及E极导电条一体化设置,减少在焊接接线端子时产生较多的焊点,影响导电条的导电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L极导电条以及N极导电条采用0.5mm厚度的黄铜制成,E极导电条地采用0.4mm厚度的黄铜制成,优化了导体的厚度,大大增强了导体本身的导电率,有效减低导电时的电阻,很好解决了插座在额定负载下的发热现象,增加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保护门,可活动地设置在面板上并且与二插门以及三插门的L极插孔和N极插孔对应设置,用于关闭或开启二插门以及三插门的L极插孔以及N极插孔,其中,两保护门的底部设置有与面板上突设的凸块抵接的两复位弹簧,通过设置对称的两复位弹簧对保护门进行弹性支撑复位,能够可以给保护门提供充足且平衡的弹力,避免保护门由于弹力不足复位过程中产生卡顿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面板与后座通过卡扣连接,面板与后座通过卡扣和螺丝连接,可以提高安装的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康富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康富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522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柴油发动机故障实时诊断系统
- 下一篇:一种集线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