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真空胎的摩托车铝圈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105893.1 | 申请日: | 2021-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28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久发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B21/02 | 分类号: | B60B21/02;B60B21/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真空 摩托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真空胎的摩托车铝圈,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外部一周嵌入连接有若干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一端与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内圈外部一周固定连接有若干垫片,所述垫片上方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内部嵌入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外部套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上方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内部下方设有防滑凸起,所述安装座嵌入连接于外圈内部,所述外圈外部设有轮胎,所述轮胎一侧与所述安装座抵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铝圈上设置移动座与减震弹簧,安装座可以在轮胎受力变形时跟随轮胎变形幅度缓解轮胎受力后对铝圈的压力,降低铝圈的压力,防止铝圈变形或断裂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真空胎的摩托车铝圈,属于摩托车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真空轮胎即无内胎的充气轮胎,又称“低压胎”“充气胎”,真空轮胎有较高的弹性和耐磨性,并有良好的附着力和散热性能,真空轮胎在自行车、摩托车、轿车、客车、货车上使用日益广泛,真空胎因安全性高、散热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深受欢迎。
在目前使用的摩托车真空胎在使用时,由于摩托车在良好的通过性,在较复杂的路况上依旧可以行驶,但是在骑行中,若车胎在碎石或坑洼路段行驶较快时,真空轮胎在形变到极限程度后则无法继续收缩,摩托车的减震机构在进行减震时由于力的传导不够直接,从而使摩托车铝圈承受较大的冲击力,久而久之容易引起摩托车铝圈发生变形甚至断裂,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真空胎的摩托车铝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真空胎的摩托车铝圈,通过在铝圈上设置移动座与减震弹簧,安装座可以在轮胎受力变形时跟随轮胎变形幅度缓解轮胎受力后对铝圈的压力,降低铝圈的压力,防止铝圈变形或断裂的现象,从而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真空胎的摩托车铝圈,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外部一周嵌入连接有若干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一端与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内圈外部一周固定连接有若干垫片,所述垫片上方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内部嵌入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外部套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上方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内部下方设有防滑凸起,所述安装座嵌入连接于外圈内部,所述外圈外部设有轮胎,所述轮胎一侧与所述安装座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条呈V字形,所述支撑条围绕所述轴承座一周均匀设置,所述支撑杆、所述移动座与所述安装座数量相同,并围绕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一周均匀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垫、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移动座均为圆形,所述橡胶垫直径大于所述移动座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移动座外部一端呈T形,所述移动座内部设有若干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座在所述支撑杆上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内部呈凹字形,所述安装座边缘高度大于所述外圈边缘高度,所述安装座在所述外圈内部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凸起高度为1-2mm,所述安装座内部两侧设有与所述安装座内部下方相同的所述防滑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内圈与外圈,在内圈上设有支撑杆与移动座,在摩托车行驶在坑洼路面轮胎受力变形时,轮胎将受到的压力向外圈传递并挤压在安装座上,由于安装座边缘的高度大于外圈边缘的高度,从而使安装座在受力时可以使压力弹簧收缩同时在外圈内部向内移动,从而降低坑洼路面对轮胎与外圈的冲击力,防止外圈发生变形的现象,垫片上设有橡胶垫,在移动座移动至极限行程时,移动座可以与橡胶垫接触并缓冲移动座的压力,防止移动座与垫片或内圈产生直接接触而导致内圈变形。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久发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久发车辆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058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