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进气道测力一体化试验模型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14854.5 | 申请日: | 2021-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1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 发明(设计)人: | 韩松梅;王为铭;衣秉立;赵振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M9/08 | 分类号: | G01M9/08;G01M9/06;B64F5/6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陈润明 |
| 地址: | 110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气道 测力 一体化 试验 模型 | ||
一种进气道测力一体化试验模型,属于航空气动力风洞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进气道测力单元、测力天平、支撑单元、总压测量单元和流量控制单元,进气道测力单元包括进气道通道、密封部件和整流部件,整流部件内部设置有首尾贯通的进气道通道,进气道通道上游为进气道入口,进气道通道下游为进气道出口,测力天平设置于整流部件内进气道通道的上方,且测力天平后侧与支撑单元连接,进气道出口通过密封部件与总压测量单元连接,总压测量单元通过转接件与流量控制单元连接。本发明降低了模型和试验成本,提高了试验效率。本发明在结构上创新可实现进气道试验和测力试验同时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气道测力一体化试验模型,属于航空气动力风洞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进气道是一个系统的总称,包括进气口、辅助进气口、放气口和进气通道,是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重要部件。进气道试验是重要的风洞试验技术,主要是测量在各种飞行状态下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流量系数、进气道出口流场均匀性、内管道沿程表面压力系数等。风洞测力试验是最常规的风洞试验技术,通过天平测量气动力从而进行飞行器型面选型。进气道设计中,除进行进气道试验外,还需要对进气口、进气通道等型面进行选型,因此还需进行测力试验。分别设计两种试验模型且进行两种不同的试验项目,不仅模型和试验成本高且试验效率相对较低。而将进气道试验和测力试验结合,即可节省模型成本也可节省试验成本和周期。
因此,考虑经济性和研制效率,针对进气道试验和对应选型测力试验,亟需提出一种用于风洞试验的进气道测力一体化试验模型,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同一进气道分别进行进气道试验和测力试验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进气道测力一体化试验模型,包括进气道测力单元、测力天平、支撑单元、总压测量单元和流量控制单元,进气道测力单元包括进气道通道、密封部件和整流部件,整流部件内部设置有首尾贯通的进气道通道,进气道通道上游为进气道入口,进气道通道下游为进气道出口,测力天平设置于整流部件内进气道通道的上方,且测力天平后侧与支撑单元连接,进气道出口通过密封部件与总压测量单元连接,总压测量单元通过转接件与流量控制单元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气道通道内侧设置有一排沿程表面压力测点。
优选的:所述整流部件外表面布置多个压力监测点。
本发明为了解决避免串流且确保不传力,既保证了后侧总压测量不受影响,又不影响天平测量结果的问题,提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优选的:所述密封部件包括前侧密封件、后侧密封件和夹布橡胶,前侧密封件和后侧密封件通过夹布橡胶连接,且夹布橡胶有足够的承压能力,形成内稳压腔和外稳压腔,内稳压腔和外稳压腔可确保不产生串流。
优选的:所述前侧密封件和后侧密封件外侧壁通过保护罩连接,安装初期有保护罩固定间隙值,模型安装完成后去掉保护罩,可保证间隙值不发生变化。
优选的:所述整流部件与支撑单元之间设置有防碰保护装置,可有效预防进气道出口密封部件相碰,避免密封部件损伤。
优选的:所述总压测量单元包括由米字形静态总压耙和四个脉动总压耙组合构成的总压耙。总压测量单元除总压耙进行静态总压、脉动总压的测量,壁面还设置了若干壁面静压测点。
优选的:所述流量控制单元内部设置有节流锥。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进气道测力一体化试验模型,可实现进气道试验和测力试验同时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48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极片输送装置及叠片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