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光通信终端一对多双向通信系统及实现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80850.X | 申请日: | 2021-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44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运;徐林;马建军;安建欣;蒋祖运;蒋宇潇;申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B10/071 | 分类号: | H04B10/071;H04B10/40;G02B7/18;G02B26/10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罗玉荣 |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光通信 终端 一对 双向通信 系统 实现 方法 | ||
1.一种无线光通信终端一对多双向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相互间距离不超过1KM且中间无遮挡的主终端和从终端组,主终端视场最大覆盖前方120度范围,从终端组中所有从终端均位于主终端视场范围内,主终端中设有由电机和三棱镜组成的三棱镜旋转机构,从终端组中所有从终端均设有调整视轴的带瞄准镜的手动云台,主终端与从终端组中所有从终端的信号光发射光路与接收光路均可重合,其中,主终端和从终端组中所有从终端的发射信号光与接收信号光波长不同,互不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光通信终端一对多双向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终端设有第一信号光收发单元,第一信号光收发单元中设有三棱镜旋转机构、第一信号光发射光路、第一分色镜、第一反射镜和第一信号接收光路,所述三棱镜旋转机构中的三棱镜有三个反射面,每一个反射面均可反射信号光,第一信号光发射光路由第一单模光纤和第一透镜组成,第一分色镜、第一反射镜依次设置在三棱镜旋转机构与第一信号光发射光路之间,发射信号光时,第一信号光发射光路中的第一单模光纤发射信号光,信号光先经过第一信号光发射光路中的第一透镜扩束,后经过第一分色镜透射光束,再经过第一反射镜、三棱镜旋转机构反射形成信号光发射光束,接收信号光时,接收光束先经过三棱镜旋转机构、第一反射镜反射、后经过第一分色镜反射,反射光束进入由第一信号探测器和第二透镜组成的第一信号接收光路,经过第二透镜聚焦在第一信号探测器上,其中,第一分色镜依据信号光波长的不同对发射信号光透射、对接收信号光进行反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光通信终端一对多双向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终端组中每个手动云台上还设有第二信号光收发单元,第二信号光收发单元设有第二信号光发射光路、第二分色镜、第二反射镜和第二信号接收光路,第二信号光发射光路由第二单模光纤和第三透镜组成,第二分色镜、第二反射镜依次排列设置在第二信号光发射光路前方,发射信号光时,第二单模光纤发射信号光,信号光先经过第三透镜扩束,后经过第二分色镜透射光束,再经过第二反射镜反射形成信号光发射光束,第二信号光接收光路由第二信号探测器和第四透镜组成,接收信号光时,接收光束先经过第二反射镜反射,后经过第二分色镜反射,反射光束进入第二信号接收光路,经过第四透镜聚焦在第二信号探测器上,其中,第二分色镜依据信号光波长的不同对发射信号光透射、对接收信号光进行反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光通信终端一对多双向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终端组中从终端的数量为至少2个。
5.一种无线光通信终端一对多双向通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光通信终端一对多双向通信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放置主终端、从终端组,使从终端组位于主终端视场范围内;
2)调节从终端组中任意从终端的视轴:观察瞄准镜、同时调整手动云台,手动云台在俯仰和方位两个方向上进行调整,从而带动从终端视轴旋转,瞄准镜固定在手动云台上,瞄准镜视轴与从终端视轴平行,使从终端视轴对准主终端;
3)调整主终端视场:手动调整主终端方位,使主终端视场大致对准从终端组,并覆盖所有从终端组中的从终端,主终端视场范围不大于120度,从终端组位于主终端视场范围内时,主终端旋转三棱镜带动发射信号光旋转,从而覆盖从终端;
4)主终端、从终端组的从终端发射信号光;
5)主终端启动三棱镜旋转机构,通信开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085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