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间距的墙体模板装置及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521288.3 | 申请日: | 2021-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9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峰;黄波;韩筛林;杨浩;周新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11/08 | 分类号: | E04G11/08;E04G11/12;E04G3/20;E04G9/04;E04G17/02;E04G5/04;E04G5/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王磊 |
| 地址: | 210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距 墙体 模板 装置 使用方法 | ||
1.一种小间距的墙体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模板装置设有数组,每组墙体模板装置包括模板(1)、支吊架(2),模板(1)包括胶合板(1-1)、吊耳(1-2)、木方(1-3)、槽钢(1-4),胶合板(1-1)呈矩形板状,木方(1-3)呈上、下端的截面为矩形的条状,所述木方(1-3)有数根,所述数根木方(1-3)的左侧端面与所述胶合板(1-1)的板面紧贴,所述数根木方(1-3)均关于所述胶合板(1-1)的长边平行设置,且所述数根木方(1-3)之间等距排列,并分别与所述胶合板(1-1)固定连接,所述木方(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吊耳(1-2);槽钢(1-4)呈条状,所述槽钢(1-4)的两端及中间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木方(1-3)固定的带孔钢板,所述槽钢(1-4)设有数根,所述数根槽钢(1-4)置于所述木方(1-3)的右侧端面处,所述数根槽钢(1-4)均关于所述胶合板(1-1)的短边平行设置,且所述数根槽钢(1-4)之间根据实际的压力需求进行排列,并通过所述带孔钢板与所述木方(1-3)固定连接,所述槽钢(1-4)的腰板与木方(1-3)形成锐角,所述锐角的角尖指向下方;支吊架(2)包括钢管(2-1)、通丝螺杆(2-2)、螺母(2-3),钢管(2-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供通丝螺杆(2-2)穿过的通孔,所述钢管(2-1)设有数根,所述数根钢管(2-1)通过两端的通孔分别插入两根所述通丝螺杆(2-2),并在所述数根钢管(2-1)与所述通丝螺杆(2-2)接触处的下端旋接用于固定钢管(2-1)位置的螺母(2-3),所述数根钢管分别对应所述数根槽钢(1-4)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间距的墙体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模(3),所述补模(3)呈条形板状,所述补模(3)位于两组所述墙体模板装置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两组墙体模板装置的胶合板(1-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间距的墙体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与胶合板(1-1)固定连接的数根木方(1-3),其中最前侧及最后侧的两根靠外的木方(1-3)与所述胶合板(1-1)的连接处,相对于所述胶合板(1-1)向外延伸一段距离;使得两组墙体模板装置之间,以延伸出的一段木方(1-3)为底,以两侧的胶合板(1-1)为边,形成一段供补模(3)插入的滑槽,所述补模(3)插入后,利用混凝土垫块将补模(3)与后需浇筑的墙体(5)的钢筋挤紧固定,并在所述补模(3)的上端与所述相接触的木方(1-3)的上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后需浇筑的墙体(5)处于已预设部分钢筋的状态,所述混凝土垫块安装设置在所述补模(3)对面的钢筋墙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间距的墙体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方(1-3)从前往后依次排列,所述吊耳(1-2)设有两个,所述两个吊耳(1-2)关于正中间的木方(1-3)对称设置在临近所述正中间的木方(1-3)的前后两跟木方(1-3)的上端,或对称设置在位于中间的两块木方(1-3)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间距的墙体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1-4)及所述木方(1-3)之间的间隙均通过形状相同的木块填实。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小间距的墙体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接在通丝螺杆(2-2)上的螺母(2-3)的下端设有用于限制螺母移动的自锁绑扎带(2-4),所述自锁绑扎带(2-4)可调节松紧,且套接在通丝螺杆(2-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小间距的墙体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2-1)两端的通孔,其两个通孔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槽钢(1-4)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小间距的墙体模板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变形缝俩侧墙体施工的实际需求,确定先浇筑成的墙体(4)作为变形缝另一侧的后需浇筑的墙体(5)的单侧模板的支撑,所述先浇筑成的墙体(4)已浇筑完成,所述后需浇筑的墙体(5)处于已预设部分钢筋的状态;
步骤二、分别制备上述的一种小间距的墙体模板装置的模板(1)、支吊架(2)及补模(3);
步骤三、调整支吊架(2),通过松开通丝螺杆(2-2)上的自锁绑扎带(2-4),再拧动俩根通丝螺杆(2-2)上预先设置好的螺母(2-3),来调节设置好的钢管(2-1)的位置,使得各个钢管(2-1)的位置分别对应数根槽钢(1-4);
步骤四、在先浇筑成的墙体(4)的对应位置设置螺钉,将调整好的支吊架(2)通过钢管(2-1)钩挂于先浇筑成的墙体(4)的螺钉上;再将模板(1)通过预设的吊耳(1-2)穿入拉绳钩挂于设置好的螺钉上,并通过拉绳调节所需的距离,使得槽钢(1-4)的表面与钢管(2-1)的表面紧贴,且钢管(2-1)紧贴在先浇筑成的墙体(4)的墙面上;
步骤五,根据先浇筑成的墙体(4)的垂直度与平整度误差,调整钩挂在所述螺钉处的钢管(2-1)下方的螺母(2-3),使得整个支吊架(2)应实际需求,进行向上或向下的调整运动,从而使得槽钢(1-4)与钢管(2-1)的接触面发生变化,以此来改变所述模板(1)的胶合板(1-1)与先浇筑成的墙体(4)的墙面之间的距离,因为胶合板(1-1)与先浇筑成的墙体(4)的墙面之间的距离等于变形缝的宽度,所以可因此控制两面墙之间的变形缝的大小;设置完成后,再将自锁绑扎带(2-4)紧贴绑扎于每个螺母(2-3)的下方;
步骤六、根据上述步骤安装相邻的支吊架(2)及模板(1),并在相邻的钢管(2-1)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在两组墙体模板装置之间,以一段木方(1-3)为底,以两侧的胶合板(1-1)为边,形成一段供补模(3)插入的滑槽,再将补模(3)通过所述滑槽安装在两块模板(1)的胶合板(1-1)之间;补模(3)的宽度不小于相邻模板(1)之间宽度,利用混凝土垫块将补模(3)与后需浇筑的墙体(5)的钢筋挤紧固定,并在所述补模(3)的上端与所述相接触的木方(1-3)的上端进行固定连接,并按本步骤安装剩余模板;
步骤七、按常规方法对后需浇筑的墙体(5)进行继续绑扎钢筋、安装埋件、支设墙体另一面的常规模板、浇筑混凝土的工序;
步骤八、当后需浇筑的墙体(5)达到拆模条件后,解除支吊架(2)与先浇筑成的墙体(4)的约束,轻敲通丝螺杆(2-2)顶部,使得钢管(2-1)解除倾斜挤压,再水平移除支吊架(2),之后解除模板(1)与先浇筑成的墙体(4)的约束,轻敲模板(1)使其脱模并取出;按本步骤取出所有支吊架(2)与模板(1),同时轻敲补模(3)使其脱模并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128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