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坝后厂房工程大坝灌浆廊道的通风除湿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96939.8 | 申请日: | 2021-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5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 发明(设计)人: | 查显顺;王华军;陈鹏云;江宏文;谢方祥;刘朝华;柳健;高云鹏;杨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F24F3/14;F24F13/02;F24F11/89;A62C2/00;E02B8/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李阿娇 |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厂房 工程 大坝 灌浆 廊道 通风 除湿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坝后厂房工程大坝灌浆廊道通风除湿系统,包括灌浆廊道、大坝楼梯间、厂房、防烟风机房、连通廊道、多根自然通风埋管、加压送风埋管、加压送风风机、第一防火阀、第二防火阀、电动安全门、除湿机、联动电动风阀、传感器;本发明根据传感器测的湿度值确定是否通过加压送风埋管、加压送风风机进行机械送风;本发明一方面通过灌浆廊道内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联合运行,使大坝灌浆廊道内形成了良好的气流组织及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将大坝灌浆廊道作为水电站厂房的进风通道,实现灌浆廊道与水电站厂房的整体通风,并使用加压送风风机、加压送风埋管及自然通风埋管对水电站厂房进行通风,降低了水电站厂房通风空调系统的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坝后厂房工程大坝灌浆廊道通风除湿技术领域,适用于坝后厂房工程或大坝与厂房布置位置相近的大坝灌浆廊道的通风除湿。
背景技术
水电站大坝通常处于大气、水库水、尾水和岩体包围中,具有很强的蓄热或蓄冷的能力,具有热稳定性能好,温度变化幅度小以及比较潮湿等特点;大坝坝体的温度取决于气温和水温的变化,实践证明,这二种媒介的温度变化均为周期性的变化,其变化特点符合余弦函数规律;由于坝体具有很强的蓄热能力,所以当气温及水温向坝体内传递热量时,会形成温度波幅的衰减和时间上的延迟;考虑到通风空调系统所利用的廊道一般为大坝灌浆廊道或检修廊道,均位于坝体内很深的部位,所以一般不考虑大气温度变化对坝体内廊道壁温的影响,仅考虑水温的变化对坝体内廊道壁温的影响。
水电站厂房一般多利用工程施工洞或专设的通风洞作为厂房通风的进风风道,这些风道一般都很长,有几百米乃至上千米长,通过的风速也不高;室外进风通过与洞壁岩体进行热交换,可降低进风空气温度的年波幅和日波幅;在进风风道足够长,热交换充分的情况下,进入到室内的空气日波幅可接近于零;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地下进风风道对进风温度的调节作用,使厂房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容量更符合实际状况,避免造成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容量过大而浪费,有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义,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现实意义。
大坝灌浆廊道埋深较深,灌浆廊道可以作为水电站厂房的进风通道,但大坝灌浆廊道潮湿问题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中一项普遍存在且比较棘手的问题;如图1、图2所示,坝后厂房工程主要构筑物包括大坝A和坝后厂房3,大坝灌浆廊道1位于大坝A的一定深度处,根据大坝总长设置若干楼梯间2下至灌浆廊道,大坝坝顶B处设置楼梯间防烟风机房4,厂房3置于大坝下游一定距离一定深度处。
实际工程中,往往由于灌浆廊道自身的潮湿以及水淹厂房安全隐患等各种原因而未利用大坝灌浆廊道作为厂房通风的进风通道;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与土建和其他专业密切配合,杜绝或最小化灌浆廊道产生潮湿的湿源;其次,暖通专业需要做好灌浆廊道自身的通风除湿系统设计,提高廊道内的空气质量,合理利用灌浆廊道形成厂房通风进风风道;将大坝灌浆廊道作为水电站厂房通风的进风通道,大坝灌浆廊道的通风除湿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坝后厂房工程大坝灌浆廊道通风除湿系统,解决大坝灌浆廊道通风除湿问题,同时可将大坝灌浆廊道作为水电站厂房通风的进风通道,降低厂房通风空调系统能耗。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为:
一种坝后厂房工程大坝灌浆廊道通风除湿系统,包括灌浆廊道、大坝楼梯间、厂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烟风机房、连通廊道、多根自然通风埋管、加压送风埋管、加压送风风机、第一防火阀、第二防火阀、除湿机、联动电动风阀、传感器;
防烟风机房设置于坝顶平台上;
连通廊道设置在厂房与灌浆廊道之间,连通廊道将厂房及大坝灌浆廊道连通;
多根自然通风埋管沿大坝灌浆廊道纵向分布,每根自然通风埋管由坝顶向下延伸至灌浆廊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69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