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eact Native的热更新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64505.X | 申请日: | 2021-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5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周晔;穆海洁;仝彦彦;曹闻达;黄超;杨仑;祁东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汇付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8/658 | 分类号: | G06F8/658;G06F8/71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陶玉龙;陆嘉 |
| 地址: | 2002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eact native 更新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React Native的热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服务端热更新加载步骤,添加应用程序版本信息作为基线版本;根据基线版本配置基线包,提交原生bundle资源文件;根据基线版本配置差量包,配置热更新策略规则,根据服务端热更新策略规则上传更新的bundle资源文件;将基线包与差量包的bundle资源文件进行对比,生成差量补丁文件;
客户端热更新加载步骤,加载本地bundle资源文件;获取差量补丁文件;对本地bundle资源文件和差量补丁文件进行合并,存储到应用缓存目录,作为更新的bundle资源文件离线包;根据客户端热更新策略规则加载更新的bundle资源文件离线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act Native的热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新建应用程序,指定应用程序的应用名、包名和所属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act Native的热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程序版本信息包括应用程序的应用名、包名、版本号和build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act Native的热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热更新策略规则包括:
立即更新,立即上传更新的bundle资源文件;以及
选择下次更新,下次启动再上传更新的bundle资源文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act Native的热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将差量补丁文件压缩后放至数据库供客户端获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act Native的热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在后台使用异步线程获取差量补丁文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act Native的热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通过google-diff-match-patch算法将差量补丁文件和本地bundle资源文件进行合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act Native的热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热更新策略规则包括:
立即加载更新的bundle资源文件离线包,刷新当前页面;以及
下次启动再加载更新的bundle资源文件离线包。
9.一种基于React Native的热更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端和客户端:
所述服务端,添加应用程序版本信息作为基线版本;根据基线版本配置基线包,提交原生bundle资源文件;根据基线版本配置差量包,配置热更新策略规则,根据服务端热更新策略规则上传更新的bundle资源文件;将基线包与差量包的bundle资源文件进行对比,生成差量补丁文件;
所述客户端,加载本地bundle资源文件;通过API接口获取差量补丁文件;对本地bundle资源文件和差量补丁文件进行合并,存储到应用缓存目录,作为更新的bundle资源文件离线包;根据客户端热更新策略规则加载更新的bundle资源文件离线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React Native的热更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新建应用程序,指定应用程序的应用名、包名和所属平台;
所述应用程序版本信息包括应用程序的应用名、包名、版本号和build号。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React Native的热更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热更新策略规则包括:
立即更新,立即上传更新的bundle资源文件;以及
选择下次更新,下次启动再上传更新的bundle资源文件;
所述客户端热更新策略规则包括:
立即加载更新的bundle资源文件离线包,刷新当前页面;以及
下次启动再加载更新的bundle资源文件离线包。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React Native的热更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在后台使用异步线程获取差量补丁文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汇付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汇付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450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柱状间隔物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家具板件用翻转夹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