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能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428916.3 | 申请日: | 2021-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9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方;章默涵;薛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2;G06F111/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 地址: | 221113 江苏省徐州市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系统,至少包括:反应单元;空气供应单元,其被配置为向反应单元提供助燃气流;燃料供应单元,其被配置为向反应单元提供燃料气流;动力单元,其用于调节反应单元输出的电能;以及检测单元,其至少包括若干设置于前述各功能单元内的用于检测或采集与设备运行状态相关的参数的传感器,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能够基于检测单元的检测或采集数据驱动二维模拟单元以二维模拟图像的方式显示操作对象的图形组件和与之对应的属性数据,以及驱动三维模拟单元同步显示操作对象的三维模拟图像,其中,三维模拟图像至少包括操作对象内部运动部件的运动状态变化图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全球能源行业顺应数字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促使能源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能源行业存在着体制、技术与市场壁垒,使得能源转型面临挑战。数字孪生技术可在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建立精准的联系,有助于解决智慧能源发展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支持从多角度对能源互连网络进行精确仿真和控制。
数字孪生体针对现有或将有的物理实体对象的数字模型,通过实测、仿真和数据分析来实时感知、诊断、预测物理实体对象的状态,通过优化和指令来调控物理实体对象行为,应用相关数字模型间的相互学习来进化自身,同时改进利益相关方在物理实体对象生命周期内的决策。
一般认为,数字孪生技术特别适用于资产密集型且可靠性需求高的复杂系统。该技术已逐渐应用到诸多工业领域,又以制造业领域为典型。智慧能源系统是融合多能源的综合复杂系统,与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方向高度契合。
储能设备或系统的监测、管理及调试涉及到化学、物理、电子电气、机械及仪器仪表自动化等多学科在内的理论知识,并且常常需要指派经验丰富及专业知识扎实的专家或工程师来监督设备或系统的运行,但人为管控时常会造成较大的误差,为了维持储能设备或系统高效稳定的运行,管理者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预测设备或系统可能存在的和/或已经存在但由于数据采集、传输及处理的滞后性还未被确立的一个或多个不确定因素来优化设备或系统的运行环境,以及基于一个或多个不确定因素来提前规划或部署设备或系统的运行条件,使设备或系统的监测、管理及调试具备高度的自动化,同时最小化由人为误差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设备或系统的使用寿命。其次,虽然现有技术中已经有了众多通过仿真模拟方式来监测储能设备或系统实时运行状态的方案,但通过此类根据储能设备或系统的连接方式、结构特征及运行状态而从其外部模拟生成的具有同步更新能力的三维模拟图像来回顾、预测储能设备或系统的工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通过查看三维模拟图像中各设备对应的状态参数表来获取设备实时的运行状态及预估设备未来的运行状态时,仅依靠设备的实时状态参数表是不准确的,因数据的滞后性带来的较大误差以及数据本身存在的差异等无法及时有效地反映出设备内部的变化状态,故也无法有效准确地预测设备或系统潜在的故障风险。因此,现有技术仍然有需要改进的至少一个或几个方面。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至少包括:反应单元;空气供应单元,其被配置为向反应单元提供助燃气流;燃料供应单元,其被配置为向反应单元提供燃料气流;动力单元,其用于调节反应单元输出的电能;检测单元,其至少包括若干设置于前述各功能单元内的用于检测或采集与操作对象运行状态相关的参数的传感器。
优选地,储能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能够基于检测单元的检测或采集数据驱动二维模拟单元以二维模拟图像的方式显示操作对象的图形组件和与之对应的属性数据,以及驱动三维模拟单元同步显示操作对象的三维模拟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89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