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动态加载的嵌入式多核调试系统及其调试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423569.5 | 申请日: | 2021-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4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 发明(设计)人: | 常轩;舒红霞;胡舒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工(武汉)凌久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9/445 | 分类号: | G06F9/445;G06F9/54;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李新昂 |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动态 加载 嵌入式 多核 调试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基于动态加载的嵌入式多核调试系统及其调试方法,所述调试系统与多核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调试系统包括宿主机组件与目标机组件,所述宿主机组件包括远程调试插件、目标机通信管理插件、调试器和动态加载插件合调试器;所述目标机组件包括通信代理、输入监听代理、输出监听代理、调试代理和加载器。本发明可在不打断系统内程序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查看和跟踪多核系统运行情况,并且有效地解决动态链接下因未定义符号所带来的调试信息交互次数过多导致调试性能降低问题,提高嵌入式调试效率,满足多核处理器中用户观察系统对象信息、检测系统事件及定位的调试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动态加载的嵌入式多核调试系统及其调试方法。
背景技术:
嵌入式操作系统通常采用远程调试的方式,即调试器运行于宿主机的桌面操作系统之上,被调试程序运行于目标机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之上,调试器通过目标机的调试代理控制和访问被调试程序。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中,最为常用的就是源代码调试,但常规调试手段在多任务操作系统下及面向多核处理器时,一方面代码级调试可能打乱原有的任务调度行为,导致调试结果与实际运行结果不一致;另一方面当程序出现死锁、内存泄露等问题时,源代码调试也不能及时定位问题。
随着多核处理器技术的发展以及动态链接技术的引入,为嵌入式开发调试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在多核处理器应用方面国内多核调试软件技术还不够成熟,产品化的多核调试软件较少,从国外购买现成的目标板和集成开发环境进行开发,成本较高。同时,由于嵌入式设备的资源有限,静态链接的方式往往导致磁盘浪费或内存空间不足,所以基于动态链接的编译方式是嵌入式领域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动态链接的方法决定了动态模块中的函数和变量地址都是相对的,其真实地址在动态模块运行时才能产生,会出现多核处理器支持不够且多核处理器动态模块的调试困难的问题。由于调试过程中要求获悉调试目标文件中函数、变量的绝对地址,系统中所默认存放的相对地址是无法满足调试定位需求的。目前在嵌入式系统动态模块进行调试时,通常的方案是主机端在遇到未定义符号时,向目标机获取符号的绝对地址,目标机则将符号及符号地址返回给主机端,从而完成一次未定义符号的调试。对于多核调试系统而言产生多次通信交互导致调试性能降低,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基于动态加载的嵌入式多核调试系统及其调试方法,本发明可在不打断系统内程序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查看和跟踪多核系统运行情况,并且有效地解决动态链接下因未定义符号所带来的调试信息交互次数过多导致调试性能降低问题,提高嵌入式调试效率,满足多核处理器中用户观察系统对象信息、检测系统事件及定位的调试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动态加载的嵌入式多核调试系统,所述调试系统与多核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多核处理器包括主核和若干个从核,所述主核与上层客户端系统进行通信连接,所述主核与从核、每个所述从核之间均通过消息队列方式进行通信连接,所述调试系统包括宿主机组件与目标机组件,所述宿主机组件基于Ecplise插件框架,其包括:
远程调试插件,用于满足各类远程调试功能需求;所述远程调试插件包括符号数据管理模块,用于绝对地址符号信息表的处理;
目标机通信管理插件,用于为系统提供远程目标的通信管理及为用户提供物理链路的输入输出管理服务;
调试器,用于接收远程网络断点调试指令信息并向目标机的调试代理发送调试命令;
动态加载插件,用于支持待调试任务的界面部署及所述多核处理器加载反馈数据管理;
所述远程调试插件与所述目标机通信管理插件通信连接;
所述动态加载插件与所述调试器通信连接;
所述目标机组件包括主核代理任务部和从核代理任务部;
所述主核代理任务部包括分别部署于所述多核处理器主核上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工(武汉)凌久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船重工(武汉)凌久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35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