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介入性空肠造瘘管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08571.5 | 申请日: | 2021-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9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增林;孙铭遥;林茜;侯晓丹;王洁;卓小平;王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增林 |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李冲 |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入 空肠 瘘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入性空肠造瘘管,包括多用途帽、注射器接续口、竹节接头、漏斗形接口、固定板、球囊、前导管及后导管,所述后导管一端设有漏斗形接口,所述漏斗形接口上设有多用途帽、注射器接续口及竹节接头,所述前导管与后导管通过固定板连接,所述前导管上设有球囊,所述前导管远离固定板一端设有前端孔,通过多用途帽、注射器接续口、竹节接头、漏斗形接口、固定板、球囊、前导管及后导管的配合,可在具备常见造瘘管功能的基础上,可有效防止直接投入营养液时局部肠腔压力过大,引起渗漏及皮肤感染;同时避免部分患者因食道返流造成误吸、吸入性肺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介入性空肠造瘘管。
背景技术
营养不良在住院患者中普遍存在,其不仅对患者的临床结局产生不良影响,更增加了医疗经济成本,而给予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可减少感染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并没有增加治疗成本,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更加符合人体正常生理代谢过程,并发症少,营养供给更全面同时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因此对于胃肠功能正常但不能经口进食或经口进食不足的患者应首选肠内营养;
空肠造瘘管是针对部分患者在空肠位置放置的管道,用于患者营养支持,维持生命所需,在临床上使用的非常普遍,同时也是晚期食管癌姑息性治疗的一种,主要用于改善食管癌患者吃饭喝水的痛苦,同时尽最大能力达到治疗目的,延长生命,但原有的空肠造瘘管球囊前管较短,直接投入营养液时局部肠腔压力过大,引起渗漏及皮肤感染;部分患者因食道返流容易造成误吸、吸入性肺炎,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介入性空肠造瘘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介入性空肠造瘘管,包括多用途帽、注射器接续口、竹节接头、漏斗形接口、固定板、球囊、前导管及后导管,所述后导管一端设有漏斗形接口,所述漏斗形接口上设有多用途帽、注射器接续口及竹节接头,所述前导管与后导管通过固定板连接,所述前导管上设有球囊,所述前导管远离固定板一端设有前端孔。
作为改进,所述空肠造瘘管包括直接空肠造瘘管及间接空肠造瘘管,所述直接空肠造瘘管的前导管侧壁设有一个侧孔,所述间接空肠造瘘管的前导管侧壁设有三个侧孔,三个所述侧孔在前导管的两侧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侧孔间距为2c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多用途帽、注射器接续口、竹节接头、漏斗形接口、固定板、球囊、前导管及后导管的配合,可在具备常见造瘘管功能的基础上,可有效防止直接投入营养液时局部肠腔压力过大,引起渗漏及皮肤感染的情况;同时避免部分患者因食道返流造成误吸、吸入性肺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介入性空肠造瘘管的直接空肠造瘘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介入性空肠造瘘管的间接空肠造瘘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介入性空肠造瘘管的直接空肠造瘘管的术前准备;
图4是本发明一种介入性空肠造瘘管的直接空肠造瘘管的固定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介入性空肠造瘘管的直接空肠造瘘管的固定器穿刺针的CT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介入性空肠造瘘管的直接空肠造瘘管的扩张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介入性空肠造瘘管的直接空肠造瘘管的肠道管的CT扫描显影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介入性空肠造瘘管的间接空肠造瘘管的22G CHIBA针的显影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介入性空肠造瘘管的间接空肠造瘘管的固定器穿刺针的CT图;
图10是本发明一种介入性空肠造瘘管的间接空肠造瘘管的可剥脱鞘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增林,未经王增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85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