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集中大载荷作用的机加梁重量计算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82012.1 | 申请日: | 2021-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1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忠;满林涛;王利鹏;查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卫媛媛 |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集中 载荷 作用 机加梁 重量 计算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集中大载荷作用的机加梁重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初始梁高H1,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f1;
根据初始梁高H1,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凸缘总重量Qt1;
根据腹板总重量Qf1、任取梁高H2,得到与任取梁高H2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f2;
根据凸缘总重量Qt1、任取梁高H2,得到与初始梁高H2对应的凸缘总重量;
将腹板总重量Qf2和凸缘总重量Qt2相加,得到对应于任取梁高度H2机加梁的总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初始梁高H1,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f1,具体包括:
根据初始梁高H1,利用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f1,其中,H1为初始梁高、ρ为材料密度、L为两支撑框段间长度、δ为梁腹板厚度、Hj为梁腹板布置筋条横向高度、b1为布置筋条后两筋条之间宽度与梁高之间取小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初始梁高H1,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凸缘总重量Qt1,具体包括:
根据初始梁高H1,利用Qt1=4ρLbf1δf1,得到与初始梁高H1对应的凸缘总重量Qt1;其中,bf1为梁凸缘半宽度,其值取梁凸缘宽度的一半、δf1为梁凸缘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腹板总重量Qf1、任取梁高H2,得到与任取梁高H2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f2,具体包括:
根据腹板总重量Qf1、任取梁高H2,利用公式得到与任取梁高H2对应的腹板总重量Qf2;其中,H2为任取梁高、Hj为梁腹板布置筋条横向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凸缘总重量Qt1、任取梁高H2,得到与初始梁高H2对应的凸缘总重量,具体包括:
根据凸缘总重量Qt1、任取梁高H2,利用公式得到与任取梁高H2对应的凸缘总重量Qt2;其中,bf1为梁凸缘半宽度,其值取梁凸缘宽度的一半、δf1为梁凸缘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初始梁高H1=200mm时,任取梁高H2=300mm时,任取梁高H2对应的腹板总重量
当初始梁高H1=200mm时,任取梁高H2=400mm时,任取梁高H2对应的腹板总重量
当初始梁高H1=500mm时,任取梁高H2=500mm时,任取梁高H2对应的腹板总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201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