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享铁塔自适应挂载通信平台设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64871.8 | 申请日: | 2021-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36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9 |
| 发明(设计)人: | 柏丹丹;戴雨剑;吴鹏;张浩;王成洁;王振坤;王玉雷;单葆国;陈立国;马捷;张煜;侯聪;石岩;任胜军;施芳;李奇峰;李晨;王睿;邹峥;周辰;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3;G06F17/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 |
| 地址: | 1001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享 铁塔 自适应 通信 平台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共享铁塔自适应挂载通信平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铁塔资源库中筛选出满足通信平台挂载高度要求的铁塔,确定铁塔及挂载位置和初筛挂载节点后,对各初筛挂载节点依次进行通信平台安装距离验证、防雷要求验证和挂载节点处电磁条件验证,得到符合所有验证条件的挂载节点,并在该挂载节点处进行模块化通信平台设计,最后校验调整铁塔承受通信平台荷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铁塔自适应挂载通信平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共享铁塔自适应挂载通信平台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铁塔及挂载节点初筛:若共享铁塔资源库中各铁塔设定的高度资源标签值满足通信要求的挂载高度要求,则铁塔通过初筛;通信平台最低要求的通信要求挂载高度值至通过初筛的铁塔高度资源标签值之间的各铁塔身部节点为初筛挂载节点;
步骤2:通信平台安装距离要求验证:验证各初筛挂载节点处挂载的通信平台是否满足通信平台之间的最小安装距离要求;若不满足,则该挂载节点处不能挂载通信平台;
步骤3:防雷要求验证:通过滚球法获得通信平台位于塔身部位时的挂载高度限制值,若经过步骤2获得的挂载节点高度值位于该挂载高度限制值内,则通过防雷验证,否则需淘汰位于该挂载高度限制值外的挂载节点;
步骤4:电磁条件验证:通过电磁环境仿真计算获得通信设备在经过步骤3后得到的挂载节点处的通信性能指标数据,该通信性能指标数据如果在待挂载通信设备和人体可承受电磁数据范围内,则电磁条件验证通过,否则不符电磁条件验证的挂载节点被剔除;
步骤5:通信平台尺寸设计:以经过步骤1-4后获得的挂载节点处对应塔身宽度及塔材宽度值为基础,设计预留检修通道的模块化通信平台;
步骤6:生成通信平台的总附加荷载:总附加荷载为步骤5中获得的通信平台及通信天线设备的重力荷载、覆冰荷载和风荷载的总合;
步骤7:铁塔强度校核:将步骤6中获得的通信平台总附加荷载直接加载于铁塔计算程序中进行铁塔强度校核,若不满足强度要求则修改对应的电力铁塔相关材料杆件直至强度满足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共享铁塔自适应挂载通信平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铁塔高度资源标签值通过呼高、塔型及安全净距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共享铁塔自适应挂载通信平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验证初筛挂载节点具体是指:若只安装一个通信平台,则可选择初筛挂载位置中的任一层挂载节点悬挂通信平台;若需要安装多个通信平台,在确定第一层挂载节点后,校验该层挂载节点与相邻挂载节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通信平台要求的最短安装距离,若符合,则可在该相邻挂载节点上挂载通信平台;若不符合,则继续校验下一较该相邻挂载节点更远距离的挂载节点与第一层挂载节点之间的距离,直至校验初筛挂载节点中距离最远的两个挂载节点,若仍不满足,则铁塔只能安装一个通信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共享铁塔自适应挂载通信平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通过滚球法得到的挂载高度限制值通过以下公式求得:
其中,H-铁塔挂载高度限制值,mm,
hr-滚球半径,mm,
L-横担边缘距离塔中心距离,mm,
s-铁塔根开,mm,
b-塔腿坡度角,rad。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共享铁塔自适应挂载通信平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电磁环境仿真计算具体是指,将共享铁塔呼高、通信设备和人体可承受电磁环境阈值,以及步骤3中确定的挂载节点输入计算机程序进行电磁环境数据仿真计算获得电磁环境指标数据,并进一步将电磁环境指标数据进行仿真计算得到该挂载节点处的通信性能指标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487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密伺服传动机构
- 下一篇: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