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源性类器官库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42231.7 | 申请日: | 2021-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7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周平红;程亦榕;时强;陈章涵;徐小雅;钟芸诗;李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 主分类号: | C12N5/09 | 分类号: | C12N5/09;C12Q1/6869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褚明伟 |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源性类 器官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源性类器官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标本,将标本分为测序部分以及培养部分;标本的测序部分放入RNA保存液中,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根据目标基因进行分类;标本的培养部分进行类器官培养;类器官培养时依据类器官生长情况,每2‑3天换液一次,每4‑6天传代一次,传代时一半以1:2的比例进行传代,一半进行冻存;将每一代冻存的类器官进行编号分类存放,直至第八代时冻存全部类器官。本发明通过测序的方法对类器官进行分类。可以依据不同种类类器官不同目标基因进行分类,对不同部位不同种类的类器官都十分适用。通过冻存、复苏类器官可以及时获取各个标本在不同时期的类器官模型,对基础实验和药筛都有可选择的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细胞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源性类器官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类器官研究局限于小鼠标本或某个人源性手术标本,通过进行病毒转染、免疫组化等纵向比较的方式进行实验研究。这样的方法由于基因的异质性问题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应用方面前景较小。而在临床方面,类器官最有意义的应用在于个性化的药物筛选以及药物实验。过去的药筛是通过获取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培养,通过不同药物、不同浓度药物的应用来择优选取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这样的方法实验周期较长,患者需先选用保守的治疗方法以等待药筛结果。
传统的类器官培养标本是通过构建动物模型获取的,这种获取方式存在不确定性高、与人源性基因有一定的差别、异质性存在不足等问题,难以得到有临床意义的实验结果,在实际应用方面存在不足。而类器官作为目前临床药筛的工具,培养周期长、获得结果慢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类器官培养方法存在的培养周期长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人源性类器官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源性类器官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标本,将标本分为测序部分以及培养部分;
(2)标本的测序部分放入RNA保存液中,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根据目标基因进行分类;
(3)标本的培养部分进行类器官培养;
(4)类器官培养时依据类器官生长情况,每2-3天换液一次,每4-6天传代一次,传代时一半以1:2的比例进行传代,一半进行冻存;
(5)将每一代冻存的类器官进行编号分类存放,直至第八代时冻存全部类器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标本为已经脱离人体的有细胞活性的组织。本发明的方法不是以获得诊断结果或健康状况为直接目的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培养部分进行类器官培养,至少培养6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3)所述标本的培养部分进行类器官培养的方法为:
(31)获取标本的培养部分组织;
(32)使用双抗-PBS清洗组织4-5次;
(33)切碎组织,使用消化液消化,至组织大小小于1mm*1mm;
(34)过滤纤维组织,进一步使用移液枪打散组织,并离心;
(35)弃上清,离心;
(36)弃上清后,使用PBS重悬组织,离心;
(37)弃上清后加入基质胶,基质胶的加入量与初始人肠腺瘤组织大小的比例关系为:每0.3cm*0.5cm*0.5cm大小的初始人肠腺瘤组织加入1000μl-1200μl的基质胶,所述基质胶货号为Corning 356231,重悬组织,加入孔板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22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系统配电盒及电池包
- 下一篇: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