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合ETC和V2X功能的智能车载终端OBU及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37894.X | 申请日: | 2021-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0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邢珺;魏乐宇;陆捷;彭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康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B15/06 | 分类号: | G07B15/06;H04W4/44;H04W4/46 |
| 代理公司: | 南昌合达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2 | 代理人: | 李良 |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etc v2x 功能 智能 车载 终端 obu 应用 | ||
一种融合ETC和V2X功能的智能车载终端OBU,安装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包括外壳和内置于外壳的分别集成有ETC模块、V2X模块的两块主板,所述ETC模块、V2X模块通过内部连接模块连接,且ETC模块与V2X模块彼此独立不进行数据交互;外壳上设置有外部连接模块和LED指示灯、复位键。本发明节省了车内设备安装的数量和成本,其通信方式多样,适用范围广泛;天线内置并且不接入CAN总线,使得设备轻量化和小型化;根据实际环境条件,既能满足ETC收费业务需求也能用于C‑V2X车路协同场景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车端用户的信息服务水平,有利于改善道路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网联车载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融合ETC和V2X功能的智能车载终端OBU及应用。
背景技术
ETC(Electronic Tolling Collection,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集“车辆识别”与“电子支付”于一体,基于5.8GHz微波频段的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Communications,专用短程通信)技术,通过RSU(Road Side Unit,路侧单元)和具有ETC功能的车载OBU (On Board Unit,车载单元)的信息交换,采集经过车辆的身份信息,精准拆分高速公路通行费并自动从绑定的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电路卡)或银行账户上扣除相应资金。随着国家密集出台政策大力推进高速公路ETC门架系统建设,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建设24588套门架系统,推广发行了2.04亿用户,且仍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为充分发挥ETC 已有资源,应进一步拓展并深化高速公路ETC门架功能应用。
C-V2X(Cellular Vehicle to Everything,基于蜂窝网络的车用无线通信技术)是智能交通和车路协同的关键技术,通过V2V(Vehicle-to-Vehicle,车辆与车辆)、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车辆与基础设施)、V2P(Vehicle-to-Pedestrian,车辆与行人)、V2N (Vehicle-to-Network,车辆与外部网络)等车联网通信,能够实时获取交通及环境信息,提高驾驶安全性和通行效率。由于大多数车辆为不具备智能网联的普通车辆,需要安装具有 V2X功能的车载OBU,才能具备车路信息交互功能,为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提供应用支撑。
目前常见的OBU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面向高速公路收费业务的具备ETC功能的OBU,安装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当收费站的路侧单元RSU识别到OBU的信号,会自动升杆让车辆通过,从而实现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另一种为面向车路协同的具备V2X功能的OBU,为车辆提供安全、效率和信息服务,从而实现事故预警、制动预警、盲区监测、车速引导、拥堵提醒等网联化和智能化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应用。
上述两种OBU,均存在通信功能单一、应用场景受限的问题,即具备ETC功能的OBU无法应用于V2X场景,具备V2X功能的OBU也无法应用于ETC收费场景。此外,具备V2X功能的OBU存在安装困难、成本高昂等问题。考虑到未来ETC和V2X场景是智慧交通的两大核心发展方向,车辆需同时具备两种通讯功能。为避免车辆重复安装多种电子设备,降低车端用户使用成本,推动车路协同产业发展,需要一种能够同时融合ETC和V2X 功能的智能车载OBU。
现有技术下存在开发同时融合ETC和V2X功能的智能车载OBU的常识,例如已有的公开专利:
专利申请号为201520982495.2所公开的一种基于ETC和V2X的智能终端及系统,提出一种基于ETC和V2X的智能车载终端和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终端包括控制模块、电源管理模块、DSRC、定位模块。该智能终端主要采用的是DSRC技术,与C-V2X技术相比,其缺点在于需要重复建设多个信号发射器,传输距离短,信号容易被遮挡,不适宜于高速形式场景等。此外,该智能终端需要连接车辆CAN总线接口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设备尺寸较大,无法轻量化和小型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康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康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78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