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噪气道、发动机及作业机械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26541.X | 申请日: | 2021-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7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张咏琳;钱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道依茨动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35/12 | 分类号: | F02M35/12;F02M35/104;F01N1/02;F01N1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穆瑞丹 |
| 地址: | 410199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噪气道 发动机 作业 机械 | ||
本发明涉及作业机械相关技术领域,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降噪气道、发动机及作业机械,降噪效果好、不占用布置空间、而且成本低。上述降噪气道,包括进气道和/或排气道,所述进气道、所述排气道的内壁内部成型有对应至少一种噪声频率的降噪结构。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发动机降噪结构外置在发动机外部管路上,体积较大、占用布置空间大、成本较高、而且降噪效果局限性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业机械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噪气道、发动机及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发动机噪声是整车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会对整车的舒适性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柴油发动机采用的是压燃方式,其爆压明显高于汽油发动机,在相同转速条件下,柴油发动机的噪声往往比汽油发动机更为明显。因此,发动机降噪是整车通过噪声指标的关键,也是提高整车舒适性的重要措施。
目前,针对发动机的降噪措施,主要是在其外部的进排气管道上布置大型谐振腔消音器,由于这种消音器的共振腔体积通常较大,主要用于消除中低频段噪声,而目前大部分发动机的噪声主要为800-5000Hz的中高频段噪声,因此这种大型谐振腔消音器的降噪效果并不好。
现有技术出现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消声结构,在其进气软管处安装有消声器,消声器由穿孔管和套接在穿孔管之外的套管组成,穿孔管外壁和套管内壁之间通过四个隔板将穿孔管和套管之间的空间分隔成五个共振腔,各共振腔的体积沿进气方向逐渐增大,以此消除不同频段噪声。但是,这种消声结构只能在发动机外部进行降噪,而发动机噪声的主要来源于是发动机机体内部,这种降噪方式不能从根本上降低发动机噪声,降噪效果局限于进气噪声,对排气噪声没有效果,另外,这种设置在进气软管处的消声器,体积较大、占用布置空间大、成本也比较高,不能满足当前发动机降噪需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发动机降噪结构体积较大、占用布置空间大、成本较高、而且降噪效果局限性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降噪效果好、不占用布置空间、而且成本低的降噪气道、发动机及作业机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噪气道,包括进气道和/或排气道,所述进气道、所述排气道的内壁内部成型有对应至少一种噪声频率的降噪结构。
可选的,所述降噪结构为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共鸣室,所述共鸣室自所述进气道、所述排气道的所述内壁向内凹进,所述共鸣室只在所述进气道、所述排气道的所述内壁具有开口。
可选的,所述共鸣室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还与所述进气道、所述排气道的内部流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容积。
可选的,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一腔室的容积比大于或等于10。
可选的,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均为柱状腔室。
可选的,各个所述共鸣室对应的降噪频率不同,或者一部分所述共鸣室对应的降噪频率不同,另一部分所述共鸣室对应的降噪频率相同。
可选的,所述进气道包括进气总道和至少两条进气支道,所述进气总道与所述进气支道连通,所述进气总道和/或所述进气支道的内壁上设置有所述降噪结构;所述排气道包括排气总道和至少两条排气支道,所述排气总道与所述排气支道连通,所述排气总道和/或所述排气支道的内壁上设置有所述降噪结构。
一种发动机,包括机体以及上述的降噪气道,所述降噪气道设置于所述机体内。
可选的,所述降噪气道为所述发动机的缸盖气道。
一种作业机械,包括车体以及上述的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设置于所述车体内。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道依茨动力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道依茨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65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墩现浇梁支架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上排风干法粒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