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 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315078.9 | 申请日: | 2021-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41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 发明(设计)人: | 汤泳萍;周劲松;张冰冰;叶艳英;尹玉玲;罗绍春;谢启鑫;陈光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南昌大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5 | 代理人: | 刘俊文 |
| 地址: | 330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芦笋 意大利 野生 间杂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再生植株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种间杂交F1代的适期花蕾,灭菌后剥取花药,培养后将子叶型胚转接至胚萌发培养基中,进行每天12‑14h光照培养即可发育形成健壮丛生芽,再转入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最后得到可移栽植株。本发明采用蔗糖较高浓度,重点添加适当浓度的吲哚丁酸、萘乙酸和谷氨酰胺共同诱导生根及促进根的发育,并有效解决了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花培苗生根困难问题,生根率超过80%。本发明所制备的胚状体能正常生长、成苗率高,且操作简单、省时高效,从开始培养到获得胚状体一般仅需56‑65d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培养领域,具体涉及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花药小孢子诱导获得胚状体再生植株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又名石刁柏,属天门冬科天门冬属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全球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质嫩味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被誉为“蔬菜之王”,在国际市场久畅不衰,经济价值高,现为中国加工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单一蔬菜品种。它因富含皂甙、黄酮、植物多糖和天门冬氨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抗氧化和降血压等功效。芦笋种植与加工既具有高效农业的特征,又具有生态与健康产业的属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加工、医药保健、动物饲料、生态治理、休闲康养等多个领域,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也日渐显现。目前,我国芦笋产业发展迅速,种植和销售量均跃居世界首位。长期以来,由于芦笋具有雌雄异株、基因型高度杂合以及多年生等特点,遗传背景比较狭窄,其育种难度很大,选育周期很长。为创新芦笋种质资源,我们把收集来的芦笋近缘野生种意大利野生种与芦笋栽培种进行多年杂交配组,最终获得种间杂交F1代。然而利用团队授权的“一种芦笋小孢子诱导获得胚状体的培养方法”不能得到该种间杂交材料的胚状体再生植株,为了更好的利用该种间杂交F1代,利用其优良性状改良芦笋,很有必要建立该种间杂交材料的快速纯化体系。
目前国内外均未见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花药小孢子培养方法技术研究的报道。但在天门冬属内,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研究最为深入,现已建立了较成熟的花药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此外,芦笋与兴安天门冬等近缘种间杂交后代花药培养也先后取得成功。这些天门冬属种质花药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主要都是基于MS培养基中的不同细胞分裂素和细胞生长素等植物激素的浓度及配比。研究发现,天门冬属种质组培快繁最大障碍是生根困难,不同种激素浓度及配比差异很大,不同芦笋品种、雄株和雌株激素浓度及配比也有区别。实践中发现,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组培和花培苗生根相当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芦笋栽培种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花药小孢子培养诱导获得胚状体再生植株的培养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培养条件下芦笋栽培种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花药小孢子诱导胚状体及再生植株生长情况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培养条件下芦笋栽培种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花药小孢子培养诱导获得胚状体的再生植株生根困难。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花药小孢子诱导获得胚状体再生植株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未经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50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