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 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315078.9 | 申请日: | 2021-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41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 发明(设计)人: | 汤泳萍;周劲松;张冰冰;叶艳英;尹玉玲;罗绍春;谢启鑫;陈光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南昌大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5 | 代理人: | 刘俊文 |
| 地址: | 330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芦笋 意大利 野生 间杂 base sub | ||
1.一种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花药小孢子诱导获得胚状体再生植株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雄株开花前,施加磷钾肥和钙硼镁肥,所述钙硼镁肥由液钙、液硼、悬浮镁和水按照12mL:15mL:12mL:15kg的比例混合得到;至雄株开花初期,选取健壮雄株上的部分花蕾进行保留,其余花蕾全部疏掉,待花蕾发育充分之后,再从该植株上选取适期饱满花蕾,灭菌后剥取花药,接入装有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封口;
(2)将培养皿置于4℃的条件下暗培养3-5d,然后再置于26℃的条件下继续暗培养,培养至第15-20d,小孢子从花药开裂处自然释放,进入液体培养基;
(3)培养至第35-45d,小孢子发育形成球型胚或心型胚;此时再添加5mL液体培养基,培养至第50-55d,小孢子发育形成鱼雷型胚或子叶型胚;培养至56-65d,将子叶型胚转接至胚萌发培养基中,进行每天12-14h光照培养即可发育形成健壮丛生芽,再转入特定激素浓度的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最后得到根系健壮的可移栽植株;
所述步骤(1)中的所述固体培养基为:碳源为蔗糖和葡萄糖,添加有琼脂作为凝固剂的pH=5.8的MS培养基;所述液体培养基为pH=5.8的添加有营养液的MS培养基,所述营养液包括:40g﹒L-1的蔗糖,20g﹒L-1的葡萄糖,0.5-1.0mg﹒L-1的6-苄胺基腺嘌呤6-BA,0.5-1.0mg﹒L-1的2,4-二氯苯氧乙酸2,4-D,0.1-1.0mg﹒L-1萘乙酸NAA,0.03-0.05mg﹒L-1谷胱甘肽L-GLU,200mg﹒L-1谷氨酰胺GLU;
将所述固体培养基和所述液体培养基装入所述培养皿的过程为:
将所述固体培养基和所述液体培养基灭菌,然后先向培养皿中加入所述固体培养基15mL,待所述固体培养基凝固后,再加入所述液体培养基10mL;
所述步骤(3)中的特定激素浓度的生根培养基为:MS培养基添加50g﹒L-1的蔗糖,0.5mg﹒L-1吲哚丁酸IBA,0.1mg﹒L-1萘乙酸NAA,200mg﹒L-1谷氨酰胺GLU,8g﹒L-1的琼脂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培养基的灭菌条件为:121℃,1.1MPa,2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内装有0.22微米微孔滤膜的过滤器对所述液体培养基进行灭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选取花蕾灭菌接种至培养皿后需要进行预处理,具体过程为:将花蕾灭菌接种至培养皿后置于4℃的条件下3-5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采用石蜡膜进行封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未经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1507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