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息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305788.3 | 申请日: | 2021-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6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豪;董建波;张泽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51/00 | 分类号: | H04L51/00;H04L67/133;H04L6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信四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9 | 代理人: | 吕雁葭 |
| 地址: | 31002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消息 传输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介质 | ||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消息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其中,所述消息传输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消息的元信息;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消息的元信息,根据指定网络设备上正在接收的消息数量,确定是否通过所述指定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所述正在接收的消息,是指已经允许发送方向所述指定网络设备发送而所述指定网络设备尚未接收完毕的消息;如果确定通过所述指定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则发送第一通知,所述第一通知用于告知所述第一消息的发送方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从而在无需全局信息的条件下避免网络拥塞,节约消息传输时间。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息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分布式点对点通信在深度学习训练框架、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Call,RPC)框架、大数据系统、分布式存储系统、电商服务等场景下有广泛应用。这种通信模式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表现为通信参与方无法感知全局网络拓扑信息、无法预知通信发起的时机。这导致通信过程中容易出现拥塞、丢包、长尾、流量不均等情况,严重影响网络性能。在数据中心网络中,需要在缺少网络全局信息的情况下提高分布式点对点通信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息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消息传输方法。
具体地,所述消息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消息的元信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消息的元信息,根据指定网络设备上正在接收的消息数量,确定是否通过所述指定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所述正在接收的消息,是指已经允许发送方向所述指定网络设备发送而所述指定网络设备尚未接收完毕的消息;
如果确定通过所述指定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则发送第一通知,所述第一通知用于告知所述第一消息的发送方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以下任意一种:网卡、交换机、路由器;所述根据指定网络设备上正在接收的消息数量,确定是否通过所述指定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包括:
如果所述指定网络设备上正在接收的消息数量小于所述指定网络设备的并发接收阈值,则确定通过所述指定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否则不通过所述指定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其中,所述并发接收阈值为预先设置的所述指定网络设备同时接收的消息数量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消息被拆分为P个部分发送到所述指定网络设备,P≥2,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通过所述指定网络设备接收完所述第一消息的第P-1个部分之后且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消息的第P个部分之前,发送第二通知,所述第二通知用于告知第二消息的发送方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消息的第P个部分被设置为使得所述指定网络设备在接收完所述第P个部分之后,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消息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消息的元信息,其中,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消息的元信息时,所述指定网络设备正在接收的消息数量不小于所述并发接收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消息传输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指定网络设备上正在发送的消息数量;
根据所述指定网络设备上正在发送的消息数量,确定是否通过所述指定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未经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57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