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硬质合金顶锤混合料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94576.X | 申请日: | 2021-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7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远;金益民;金佳男;吕晟;吴丽萍;杜跃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成硬质合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F9/04 | 分类号: | B22F9/04;C22C29/08;B22F1/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欧阳俊 |
| 地址: | 322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质合金 混合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硬质合金顶锤混合料制备方法,包括球磨步骤:由重量百分比88%~92%的碳化钨粉末和8%~12%的钴铬预制合金粉末组成球磨粉末,将球磨粉末加入到球磨机中,并且按球磨粉末重量加入0.2~0.25升/公斤的纯酒精和1.5%~2.5%石蜡,球磨时间20小时。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加入钴铬预合金粉末,相较于纯钴粉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性,由于钴和铬元素已经预先合金化,合金顶锤中各项组织分布均匀无偏析,球磨时间大大缩短,碳化钨保持完整的晶粒形貌,顶锤的抗压与抗弯强度提高10%‑15%。球磨时间变短,混合料粉末的含氧量由原工艺的0.5%降至0.2%以下,降低了有害元素的影响,并且球磨生产效率提高近一倍,单批物料球磨用电量降低一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质合金顶锤混合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顶锤作为合成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和其他超硬材料装置的重要组成部件,具有巨大的市场与广阔的发展前景。顶锤在应用工况中受到从室温常压状态到1300℃以上温度以及5-8Gpa的高压交替作用,整个顶锤受到各种应力的交付作用,任何材料的缺陷都可以造成顶锤的提前失效。
传统的顶锤混合料制备主要以碳化钨粉末、钴粉末、碳化铬粉末为原材料,将三种原材料放入球磨机中,以酒精为球磨介质进行球磨,将三种原材料混合均匀。由于原材料中的碳化铬为添加剂,加入量较少,并且碳化铬与碳化钨密度相差很大,若要将三种原材料混合均匀需要40个小时以上的球磨时间。长时间的球磨会造成碳化钨粉末的过度研磨,使得碳化钨颗粒破碎并产生不均匀现象,烧结后的顶锤产品产生碳化钨粒度不均匀,碳化钨晶粒形貌不完整等缺陷,最终影响顶锤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质合金顶锤混合料制备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硬质合金顶锤在球磨阶段球磨时间过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硬质合金顶锤混合料制备方法,包括球磨步骤:由重量百分比88%~92%的碳化钨粉末和8%~12%的钴铬预制合金粉末组成球磨粉末,将球磨粉末加入到球磨机中,并且按球磨粉末重量加入0.2~0.25升/公斤的纯酒精和1.5%~2.5%石蜡,球磨时间20小时。
优选的,所述钴铬预制合金粉末中钴和铬的重量百分比按9:1配比。
优选的,所述球磨粉末中按重量百分比由90%的碳化钨粉末和10%的钴铬预制合金粉末组成。
优选的,所述球磨粉末中按重量百分比由88%的碳化钨粉末和12%的钴铬预制合金粉末组成。
优选的,所述球磨粉末中按重量百分比由92%的碳化钨粉末和8%的钴铬预制合金粉末组成。
优选的,所述纯酒精按球磨粉末重量0.23升/公斤加入球磨机中。
优选的,所述石蜡按球磨粉末重量2%加入球磨机中。
优选的,所述碳化钨粉末的平均粒度为2.0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加入钴铬预合金粉末,相较于纯钴粉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性,由于钴和铬元素已经预先合金化,合金顶锤中各项组织分布均匀无偏析,球磨时间大大缩短,碳化钨保持完整的晶粒形貌,顶锤的抗压与抗弯强度提高10%-15%。球磨时间变短,混合料粉末的含氧量由原工艺的0.5%降至0.2%以下,降低了有害元素的影响,并且球磨生产效率提高近一倍,单批物料球磨用电量降低一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一种硬质合金顶锤混合料制备方法,包括球磨步骤:由重量百分比88%~92%的碳化钨粉末和8%~12%的钴铬预制合金粉末组成球磨粉末,将球磨粉末加入到球磨机中,并且按球磨粉末重量加入0.2~0.25升/公斤的纯酒精和1.5%~2.5%石蜡,球磨时间20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成硬质合金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成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945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