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式三体减震救援艇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81350.6 | 申请日: | 2021-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4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陈淑玲;杨帅;许思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3C9/02 | 分类号: | B63C9/02;B63B1/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金诗琦 |
| 地址: | 212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式三体 减震 救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三体减震救援艇,包括甲板、中心船体、侧船体一和侧船体二,侧船体二通过减震器一、减震器三、减震器五、减震器七与中心船体相连,侧船体一通过减震器二、减震器四、减震器六、减震器八与中心船体相连,减震器一、减震器二关于甲板的中垂面对称设置,减震器三、减震器四关于甲板的中垂面对称设置,减震器五、减震器六关于甲板的中垂面对称设置,减震器七、减震器八关于甲板的中垂面对称设置,减震器一、减震器二、减震器三、减震器四与水平线的夹角为70~80°,减震器五、减震器六、减震器七、减震器八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0~50°,此时稳定性最高。本发明能够在更加复杂的海况下稳定前进,救援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救援艇,具体为一种复合式三体减震救援艇。
背景技术
三体船共享一个主甲板及上层结构,甲板空间大,平稳性能好,两侧船体为三体船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可以提高船在海况下的耐波性能,快速性能好。由于甲板是三个船体共用的,所以每个单体可以做的比较细长,这样可以得到有较大的长宽比,利于降低高速航行时的兴波阻力,通过调整体和主体相对位置,抵御兴波干扰。无论是静止或以一定速度航行,都提供了较高水平的控制和稳定性。
但是,现有的三体船由于由三个船体刚性连接而成,宽度较大,需要承受较大的弯曲和扭转力矩;为了保证其刚度和强度,就必须增大构件的重量,会导致总体重量大大增加从而导致船体运行笨重,无法适应不同的海洋情况。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好、救援效率高、适应性好的复合式三体减震救援艇。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三体减震救援艇,包括甲板、中心船体、侧船体一和侧船体二,侧船体二通过减震器一、减震器三、减震器五、减震器七与中心船体相连,侧船体一通过减震器二、减震器四、减震器六、减震器八与中心船体相连,减震器一、减震器二关于甲板的中垂面对称设置,减震器三、减震器四关于甲板的中垂面对称设置,减震器五、减震器六关于甲板的中垂面对称设置,减震器七、减震器八关于甲板的中垂面对称设置,减震器一、减震器二、减震器三、减震器四与水平线的夹角为70~80°,减震器五、减震器六、减震器七、减震器八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0~50°,此时稳定性最高。
进一步地,减震器一、减震器二、减震器三、减震器四、减震器五、减震器六、减震器七、减震器八的结构相同,均为弹簧减震器。弹簧减震器包括上支座、弹簧一、滑动压杆、滑动套、下支座、挡板和弹簧活扣,滑动压杆分别与上支座、滑动套相连,滑动套与下支座相连,弹簧一嵌套在滑动压杆上,滑动压杆能够沿着滑动套伸缩,弹簧活扣能够收缩进滑动压杆内。挡板的数量为3~6个。挡板、弹簧活扣能够实现液压杆与液压管之间的多档调节,从而适应不同的水面环境。
进一步地,中心船体、侧船体一或侧船体二受到冲击时,弹簧一压缩,滑动压杆向上摆动,上支座、下支座随之向上移动,弹簧减震器的外倾角增大;当中心船体、侧船体一或侧船体二的载荷减小或冲击结束时,弹簧一拉伸,滑动压杆向下摆动,上支座、下支座随之向下移动,弹簧减震器的外倾角减小。
进一步地,中心船体与甲板相连,且连接处设置侦察装置,侦查装置优选为摄像头,用于记录图像,并依靠无线传输传回图像,以便岸基指挥中心能够依照事发现场环境做出准确决策,提高救援效率。
进一步地,甲板上设置风帆、太阳能供电装置和弹射救援装置,风帆与转动装置相连,太阳能供电装置与弹射救援装置、转动装置相连,给它们供电。转动装置为斜齿轮啮合装置。弹射救援装置包括弹射管道和液压杆,液压杆的一端连接在甲板上,另一端连接弹射管道,通过液压杆伸缩的长度来调整弹射管道的抛射角度,通过上下调节改变发射半径,进行船上救援装置的投放。液压杆由电机驱动。
进一步地,弹射管道内设置弹簧二、撞针、外环、齿条、连轴齿轮、大齿轮,弹簧二与撞针相连,齿条与外环固连,外环内设置撞针,齿条与连轴齿轮相啮合,连轴齿轮与大齿轮相啮合,齿条能够带动外环向弹簧二压缩,提供弹性势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13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