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电站钥匙管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71093.8 | 申请日: | 2021-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9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陆云靖;张燕;李增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 代理公司: | 淄博汇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95 | 代理人: | 边雁 |
| 地址: | 27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电站 钥匙 管理 系统 | ||
本申请属于电气行业变电站站内钥匙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变电站钥匙管理系统,本申请的有权限的借用人进行指纹识别,验证成功后通过电力远动通道将信息传到运维班组,班组授权人进行远程确认并进行指纹或密码授权,现场门锁开启,当钥匙管理箱成功打开并取出钥匙后,通过红外对射监控钥匙是否归还,如果探测到钥匙归还且箱门关闭,则一次解锁取存完成,生成一次取存记录;若12小时内未检测到钥匙归还,则将借出信息反馈班组授权人,提醒班组及时联系借用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气行业变电站站内钥匙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变电站钥匙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如今,变电站在大多数时间为无人值守状态,变电站大门钥匙集中存放于变电运维班组驻地,其他部门工作人员进站工作前,需先到运维班组驻地履行钥匙借用手续,方可前往并进入相应变电站,工作结束后还需返回班组驻地归还钥匙。
这种工作模式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变电站分布广泛,变电站与变电运维班组驻地单程时间普遍在30-60分钟,传统钥匙借用方式给进站工作人员增加了时间成本。
2、钥匙借出后,运维人员对钥匙归还时间难以把控,有时还会出现多人同借一站钥匙的情况,给运维人员的管理增加负担。
3、个别工作人员工作完成后,存在不锁门,不及时归还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变电站钥匙管理系统。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变电站钥匙管理系统,本申请的有权限的借用人进行指纹识别,验证成功后通过电力远动通道将信息传到运维班组,班组授权人进行远程确认并进行指纹或密码授权,现场门锁开启,当钥匙管理箱成功打开并取出钥匙后,通过红外对射监控钥匙是否归还,如果探测到钥匙归还且箱门关闭,则一次解锁取存完成,生成一次取存记录;若12小时内未检测到钥匙归还,则将借出信息反馈班组授权人,提醒班组及时联系借用人。
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
变电站钥匙管理系统,包括用户端和运营端,用户端包括应用层、数据服务层和设备终端层,运营端包括NB-IoT数据维护层、NB-IoT平台、云服务器以及无线通信网络,应用层连接数据服务层,数据服务层连接设备终端层,NB-IoT数据维护层连接NB-IoT平台,NB-IoT平台连接云服务器,云服务器连接无线通信网络,设备终端层通过无线连接无线通信网络。
进一步的,数据服务层包括应用系统、数据同步系统、门锁服务器以及通信网关,应用系统连接数据同步系统,数据同步系统连接门锁服务器,门锁服务器连接通信网关,通信网关连接NB-IoT平台,应用层连接门锁服务器,门锁服务器连接设备终端层。
进一步的,门锁服务器连接门锁,门锁包括智能控制终端,智能控制终端上设置有智能控制模块,智能控制终端上设置有显示屏、触摸键盘以及指纹识别模块,触摸键盘和指纹识别模块通过智能控制模块连接存储器,存储器内储存有门锁密码和指纹。
进一步的,智能控制模块包括CPU,CPU连接存储器,智能控制终端包括射频感应线圈和电插锁,CPU连接电插锁,由射频感应线圈识别智能钥匙的电子标签,通过验证后由CPU控制电插锁启动,由CPU通过存储器储存工作数据信息。
进一步的,智能钥匙上设置有智能钥匙栓,智能钥匙栓内设置有PFID射频感应智能芯片,PFID射频感应智能芯片与射频感应线圈配合。
进一步的,智能钥匙通过一次性铅封设在智能钥匙栓上。
进一步的,智能钥匙设置在钥匙箱内,钥匙箱内设置有独立电源,独立电源连接与开关门匹配的电机,独立电源连接充电模块。
进一步的,设备终端层包括移动作业终端,移动作业终端内安装与门锁服务器连接的程序,实现门锁的远程控制以及下发临时开锁密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10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