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机翼部件翻面吊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67635.4 | 申请日: | 2021-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76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良存;高文翔;郑筱舟;张立新;张进海;王佳鑫;卢大伟;陈晓龙;周欣康;许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C1/14 | 分类号: | B66C1/14;B66C13/08;B66C13/18;B66C13/16;F16F15/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程余 |
| 地址: | 61009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机翼 部件 吊挂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机翼部件翻面吊挂装置,属于吊装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架、缓冲挂钩机构和指示灯装置;缓冲挂钩机构包括螺纹销棒、减震器、传动拉杆和挂钩;传动拉杆上端通过轴承套接在螺纹销棒上,其下端与挂钩固定连接;减震器对称设置在传动拉杆的两侧;支撑架上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上设置有用于限制传动拉杆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的导向孔,传动拉杆穿过所述导向孔且与导向孔为间隙配合;在传动拉杆上设置有控制部件,控制部件用于跟随传动拉杆运动以控制指示灯装置的状态变化。本发明可以在机翼翻身过程中对机翼的下坠起到缓冲作用,减少结构的损伤,并实时监控绳索的受力情况,使得操作者做出正确的判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挂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大型机翼部件翻面吊挂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飞机机翼部件装配过程中,常需要对机翼进行翻身(上下翼面翻转),现有的机翼翻身方案为:通过吊绳连接机翼交点孔,底部靠在托架上进行翻身。在翻身过程中,因吊挂和绳索在机翼翻转过程中不能将绳索拉过太紧,如太紧绳索会拉着机翼进行水平移动,会导致机翼与托架产生相对运动,甚至跌落出托架。为了防止机翼随着绳索水平运动,需在机翼由垂直于地面的状态时,放松绳索,使机翼能绕着托架支持轴线进行翻转运动。在放松绳索的过程中,机翼不受绳索的拉力作用,为自由落体状态,存在安全隐患。且自由落体时产生的动量,当绳索再次绷紧时,会对机翼造成损伤。
现有技术中专利202023006201.2公开了一种具有防震功能的塔式起重机用减震缓冲装置,包括吊板,吊板的底部焊接连接挂钩,吊板的两端均设置防护框,吊板上设置减震结构,减震结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焊接连接一号弹簧,固定板上焊接连接挂板,挂板上焊接连接卡块,减震结构设置的顶部设置防护结构,防护结构包括减震块,减震块的顶部设置固定框,固定框上开凿设有凹槽,固定框上焊接连接减震垫,吊板上设置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固定连接在吊挂装置上的减震结构对吊挂装置进行防护,当起吊结构将吊挂装置拉动到起吊装置的底部时,避免两者接触的冲击力影响吊挂装置的坚固,通过防护结构对吊臂的底部进防护。
然而上述装置中吊挂装置的灵活性差,且无法对吊钩的受力状况进行检测,也就不能很好的指导操作人员的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机翼在翻身过程中出现失控及冲击力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大型机翼部件翻面吊挂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以在机翼翻身过程中对机翼的下坠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减少结构的损伤,还可以实时监控绳索的受力情况,使得操作者能够更好的了解吊装时机翼的受力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型机翼部件翻面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安装在支撑架上的缓冲挂钩机构以及用于指示挂钩受力状态的指示灯装置;所述缓冲挂钩机构包括螺纹销棒、减震器、传动拉杆和挂钩;传动拉杆上端通过轴承套接在螺纹销棒上,其下端与挂钩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对称设置在传动拉杆的两侧,其上端与螺纹销棒连接,下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设置有用于限制传动拉杆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的导向孔,传动拉杆穿过所述导向孔且与导向孔为间隙配合;在所述传动拉杆上设置有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用于跟随传动拉杆运动以控制指示灯装置的状态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吊环、左支撑件、右支撑件,所述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固定连接形成一个刚性的箱体结构,吊环固定在支撑架的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包括平行设置在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之间的上导向板和下导向板,上导向板和下导向板上的导向孔的孔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部件为一个竖直方向的长条状结构,传动拉杆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长条状孔,控制部件的一侧卡入传动拉杆的长条状孔内固定,另一侧设置有高出传动拉杆侧表面的凸台,所述凸台边缘朝控制部件的端面平滑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76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