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紧装配入槽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67629.9 | 申请日: | 2021-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4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 发明(设计)人: | 牛义生;刘可畅;朱晓龙;杨金梦;侯博超;李梦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12 | 分类号: | H01M10/12;H01M10/14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周晓萍 |
| 地址: | 071057***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极群紧 装配 方法 | ||
1.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紧装配入槽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极群紧装配支撑架和极群入槽辅助装置,极群入槽过程由极群入槽辅助装置将弹性体的极群紧装配支撑架撑开,将极群置入极群紧装配支撑架内,然后将极群及极群紧装配支撑架共同抓起,转移到电池槽的正上方,实现极群入槽;
所述极群紧装配支撑架由垫板、侧框架和翼型弹性板组成,两块对称设置的侧框架位于垫板两侧,每块侧框架上对称设置两块翼型弹性板,各翼型弹性板的一个侧边为连接边,连接边与侧框架连接,各翼型弹性板与连接边相对的另一个侧边为自由边,自由边向侧框架长度方向的两端延伸,每个侧框架上的两块翼型弹性板之间的间距为A;
所述极群入槽辅助装置设有水平底托板、两块框架竖直定位板、气缸、和两根连杆,两块框架竖直定位板分别与水平底托板的两侧铰接,各连杆的一端分别铰接框架竖直定位板的下部,各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气缸活塞杆,框架竖直定位板的中部设有让位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极群紧装配入槽方法,其特征在于:翼型弹性板为梯形,梯形的长边为连接边,梯形的短边为自由边,翼型弹性板的厚度由连接边向自由边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极群紧装配入槽方法,其特征在于:侧框架高度尺寸为H,侧框架长度尺寸为W,两侧框架之间的间距L;极群高度尺寸为H1,极群长度尺寸为W1,极群厚度尺寸为L1;电池槽高度尺寸为H2,电池槽长度尺寸为W2,电池槽厚度尺寸为L2;其中W=W1,H1=H+(5mm-10mm),L=L1+(2mm-3mm),H2>H1,W2>W1;翼型弹性板连接边至自由边的距离为K,2K+A=W2,A=1/3W;翼型弹性板与侧框架成角度α,两块相对电池槽长度方向中心线对称的翼型弹性板不受力状态下自由边张开尺寸为L3,L3=L2+(5mm-1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极群紧装配入槽方法,其特征在于:翼型弹性板最小厚度尺寸为1mm-2mm,翼型弹性板最大厚度尺寸为最小厚度尺寸的2倍,翼型弹性板自由边设有接触平面,翼型弹性板与侧框架连接部位长度尺寸为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极群紧装配入槽方法,其特征在于:极群入槽辅助装置的框架竖直定位板顶部至水平底托板的高度为F,两块框架竖直定位板之间的间距为E,各框架竖直定位板的中部让位空间的尺寸为D,D=A+2B+(4-8mm),E大于L与二倍侧框架厚度之和1-2mm,F=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极群紧装配入槽方法,其特征在于:入槽过程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a、极群入槽辅助装置的气缸活塞杆初始位置,极群入槽辅助装置的两块框架竖直定位板相对水平底托板垂直,将极群紧装配支撑架放入两块框架竖直定位板之间,框架竖直定位板插入侧框架和翼型弹性之间的4个α角内,在极群入槽辅助装置的支撑下极群紧装配支撑架呈“U”型摆放;
b、启动气缸,气缸活塞杆动作,带动框架竖直定位板位于水平底托板之上的部位张开,框架竖直定位板带动侧框架张开;
c、机械手抓起极群移入极群紧装配支撑架的两块侧框架之间,机械手退出;
d、再次启动气缸,气缸活塞杆回位,框架竖直定位板回复到初始状态,由侧框架将极群包裹;
e、机械手向下移动将极群及极群紧装配支撑架共同抓起,转移到电池槽的正上方,机械手松开,在重力和机械手上推杆的作用下,极群和极群紧装配支撑架向电池槽内落下,完成极群入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风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风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762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操作的接地挂环
- 下一篇:一种微型仿生跳跃机器人用电机驱动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