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极管及其封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54322.5 | 申请日: | 2021-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8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朱铁红;陈松兰;陈春晓;洪琴;汪爱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松上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04 | 分类号: | H01L23/04;H01L23/367;H01L23/48;H01L21/50;H01L21/5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6500 安徽省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极管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极管及其封管方法,包括外壳,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散热部分,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绝缘部分,绝缘部分的一侧设置有绝缘板,散热壳的内部设置有集成板,集成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翅片,绝缘部分包括上绝缘条和下绝缘条,上绝缘条和下绝缘条一侧均开设同等数量的闭合槽。本发明外壳顶部凹陷处的设计,可以将易产生热量的部件直接暴露出来,并通过散热壳固定罩住,使产生的热量可直接进入其内部,然后在散热翅片的作用,实现高效散热,吸附的热量会通过防尘透气膜外散出去;而防尘透气膜的选择,在不缺少透气性作用下,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到其内部,保证其本体正常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极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三极管及其封管方法。
背景技术
三极管全称应为半导体三极管,也称双极型晶体管、晶体三极管,是一种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
目前三极管在长时间工作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不及对其进去除会影响三极管的正常使用,现有的解决方式是通过开设散热孔进行散热,此种方式虽能进行散热,但不可避免的会使灰尘进入,还是会影响三极管的正常工作;而且现有三极管不易拆装,导致其出现一点小问题,就要做报废处理。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三极管及其封管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三极管及其封管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三极管,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散热部分,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绝缘部分,所述绝缘部分的一侧设置有绝缘板,所述散热部分包括一个散热壳,所述散热壳的内部设置有集成板,所述集成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翅片,所述绝缘部分包括上绝缘条和下绝缘条,所述上绝缘条和下绝缘条一侧均开设同等数量的闭合槽,绝缘板的一侧镜像设置有两个弧形弹性条,所述绝缘板顶端的中部设置有T型板,所述外壳顶端的中部开设有一凹陷处,所述凹陷处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储晶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壳两侧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设有弧形卡片,所述外壳凹陷处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四个所述弧形卡片置于四个限位槽的内部,所述散热壳的内部与外壳的凹陷处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个所述散热翅片的顶部均等距与集成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集成板的顶部与散热壳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壳的两侧及其正背面均开设有通气框,四个所述通气框的内部均固定设有防尘通气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绝缘条的顶部等距设有两个插杆,所述下绝缘条通过其插杆置于上绝缘条底部的开孔内,并且所述下绝缘条与上绝缘条闭合,多个所述闭合槽随着下绝缘条和上绝缘条的闭合形成三个包裹槽,三个所述包裹槽内均设有管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绝缘条和下绝缘条的一侧均活动设有插板,所述外壳一侧开设有两个插板相适配的插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三个管脚从左往右依次为发射极管脚、基极管脚和集电极管脚,三个所述管脚的一端均设有卡合部分,所述外壳凹陷处内部的一侧开设有与三个卡合部分相适配的卡槽,三个所述管脚上均开设有多个折断凹陷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底端均开设有与T型板相适配T型槽,所述T型槽的一侧固定设有方形圈。
一种三极管封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一个实心体作为三极管的外壳载体,将其顶端中部向下挖进,形成凹陷处;
S2:把储晶体安装在凹陷处内部的一侧,三个管脚在上绝缘条和下绝缘条闭合槽包裹下,实现固定;
S3:将绝缘部分一侧的插板置于外壳一侧的插槽内,实现外壳与绝缘部分的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松上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松上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43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