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粗铣刀周齿分屑槽的数控磨削轨迹计算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32503.8 | 申请日: | 2021-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7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江磊;丁国富;李海宾;张剑;马术文;丁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天佑创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4B3/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舒启龙 |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铣刀 周齿分屑槽 数控 磨削 轨迹 计算方法 | ||
1.一种粗铣刀周齿分屑槽的数控磨削轨迹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定义坐标系及转换;
工件坐标系:
定义工件坐标系Ow-XwYwZw,其原点Ow位于刀具轴线上,坐标轴Zw重合于刀具轴线,周齿螺旋刃起点位于XwYw平面内且交于坐标轴Xw的正方向;
后角坐标系:
定义后角坐标系Oh-XhYhZh,其由工件坐标系经平移旋转变换得到,其坐标轴Xh垂直于刀具轴线,坐标轴Zh与刀具轴线平行,坐标轴Xh与刃线的交点相对于坐标轴Xw的夹角表达为:
式中,Lz为后角坐标系原点Oh与坐标平面XwYw的距离,Rw为坐标平面XwYw所在截面刀具半径,β为周齿螺旋角,κ为锥度,即刀具回转体母线与轴线夹角;
后角坐标系到工件坐标系的变换矩阵:
定义将后角坐标系通过旋转、平移的方式变换到工件坐标系的变换矩阵为Mh-w,其表达为:
式中,θ为径向后角角度,r为后角坐标系XhYh平面所在截面刀具半径,r=Rw-Lz·tanк;
步骤2:建立分屑槽曲线模型;
定义分屑槽磨削轨迹包括砂轮进刀、磨削和退刀过程,其分别为切入曲线C0C1、磨削曲线C1C2以及切出曲线C2C3,点C1、C2的坐标在后角坐标系下分别表达为:
式中,d为起始磨削深度,ωcut为磨削曲线对应圆心角,
进一步将C1、C2点坐标带入椭圆方程,求得椭圆长短轴a,b:
最终可得砂轮磨削轨迹的参数方程为:
定义ωin、ωout分别为切入曲线、切出曲线对应的圆心角,则当t∈(-ωin,0),式(7)为进刀曲线,t∈(0,ωout)为磨削轨迹曲线,t∈(ωcut,ωout)时为切出曲线;
步骤3:修正角定义及求解;
定义砂轮与磨削轨迹线的接触点为P0;
定义砂轮修正角δag,砂轮修正角δag通过砂轮绕刃线上过P0与Yh轴平行的矢量Fp进行旋转得到;
定义砂轮上端面磨削形成的切深曲线与刃线交于P′0,砂轮下端面的磨削点交刃线于P′1,定义B为磨削轨迹上一点;AP′1为刀具回转体母线;A′P′1为轴线平行线;点A′、A、B位于P′0所在刀具横截面且共线,该直线过后角坐标系原点Oh;
将P′0P′1,AP′0近似为直线,根据现有几何关系,建立如下方程组:
式中,θ为∠A′P′0B;θ1为∠AP′0B;к为∠AP′1A;β为∠AP′1P′0;
联立上述方程组,可建立如下方程:
由式(9)可知,砂轮修正角只与径向后角θ和螺旋角β以及锥度к有关;
步骤4:砂轮磨削姿态求解;
砂轮初始姿态
定义砂轮上端圆心点为Og、砂轮轴矢量为Fg、由砂轮与磨削轨迹线的接触点P0指向点Og的矢量为Fb;
定义砂轮位于初始姿态时的轴线与刀具轴线平行,且Fb平行于后角坐标系Xh轴,则砂轮初始姿态下的Fg、Fb在后角坐标系下的齐次向量可表达为Fg(ini)(0,0,1,0)T,Fb(ini)(1,0,0,0)T;
砂轮磨削姿态方程
在分屑槽磨削过程,由于砂轮始终与磨削轨迹相切,则有磨削过程中的Fb始终指向磨削轨迹的切法线方向;故可建立砂轮姿态矢量关于t的变换矩阵Mg如下:
式中,t∈(-ωin,ωout+ωcut);
引入砂轮修正角参数后,砂轮初始姿态矢量Fb、Fg绕FP旋转修正角δag,定义变换后的矢量分别为Fb'、Fg',定义点Og'为引入修正角后的砂轮圆心坐标,相应的变换矩阵Mδag如下:
进而在磨削过程中,砂轮矢量Fb'、Fg'表达为:
点Og'的坐标由下式求出:
Og'=P0+Rg·Fb' (13)
式中,Rg为砂轮端面半径;
最终通过矩阵Mh-w将砂轮圆心坐标Og'及砂轮轴矢量Fg'转换到工件坐标系下,即得到砂轮的磨削轨迹和矢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天佑创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天佑创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250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