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式减震履带车底盘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07309.4 | 申请日: | 2021-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1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许江涛;肖凤;高寒;苏美宇;曹灏栋;窦鹏;程泽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2D55/06 | 分类号: | B62D55/06;B62D55/084;B62D55/1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金子娟 |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减震 履带 车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式减震履带车底盘,旨在解决目前大多数的履带车产品结构一体化,当应用不同场景、不同工作需求时,无法仅通过更换部分零部件来满足需求变更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数个带轮模块、数个驱动模块、数个弹簧减震器、框架,带轮模块包含链轮轴支架,驱动模块通过链轮轴支架与带轮模块连接固定;链轮轴支架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接头,弹簧减震器的一端通过接头与带轮模块连接固定;弹簧减震器的另一端与框架连接固定。本发明的一种模块式减震履带车底盘,通过将履带车的驱动部分与行走部分共同模块化,使其在尺寸纵向、高度均可任意扩展,可调节车身长度,以适用不同长度履带。亦可根据需求选择带轮模块及驱动模块的使用数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履带车底盘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式减震履带车底盘。
背景技术
履带车相对与传统的轮式车辆,在泥泞、坡度大等恶劣路况下的机动速度与能力都要比轮式车辆的优势大很多。且因为履带的存在,车辆本身对地面的压力比较小,转弯的半径也小,在作业的时候,也比较稳定。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履带车产品属于一体化结构,当应用不同场景、不同工作需求时,无法仅通过更换部分零部件来满足需求。当发动机或其他零部件损坏需要更换时,无法针对性更换,甚至需要购买整套新的设备。存在适用性低,维修更换成本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式减震履带车底盘,通过将履带车的驱动部分与行走部分共同模块化,以达到尺寸纵向、高度均可配适扩展的目的。且能通过减震来缓解刚性冲击,延长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式减震履带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数个带轮模块、数个驱动模块、数个弹簧减震器、框架;带轮模块包括链轮轴支架,所述链轮轴支架固定在所述带轮模块上,所述链轮轴支架设有一个轴套,所述轴套打有上下对穿的数组螺纹孔A,所述轴套的中轴线水平设置,轴套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接头,所述接头上打有第一通孔;弹簧减震器竖向设置,其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螺栓,所述弹簧减震器一端的螺栓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并在底部用安装螺母固定;驱动模块包含直流减速电机及电机安装架,所述电机安装架包含电机上架及电机下架;所述直流减速电机套接固定在电机上架与电机下架的中间,所述电机上架打有与所述轴套上端面的螺纹孔A对应的螺纹孔B,所述电机下架打有与所述轴套下端面的螺纹孔A对应的螺纹孔B,所述电机安装架通过螺钉与带轮模块的链轮轴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框架呈矩形,水平设置,用于安装车身,框架左右两侧边打有对称的数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有螺纹,弹簧减震器另一端的螺栓与第二通孔螺纹连接,所述数个带轮模块通过弹簧减震器与框架固定;
所述框架包括凸架及凹架;所述凹架为“门”字形矩框架,其后方设有插入凸架的开口,左右两侧边的内侧面设有滑槽结构;所述凸架为矩形框架,其左右两侧边的外侧面设有与所述滑槽结构适配的滑块,凸架通过滑动卡插的方式与凹架连接,使框架在前后方向上长度可调;所述凸架的宽度小于凹架的宽度,其左右两侧边在远离凹架的一端设有与凹架侧边在一条直线上的固定边,所述固定边及凹架的侧边上打有所述第二通孔;
包括横向连接板,所述横向连接板呈波纹状,所述横向连接板两端开设有第三通孔,横向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套接在弹簧减震器的下端螺栓上,固定在弹簧减震器的下端面与框架之间。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减速电机的一端设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开有径向的螺纹孔C;所述带轮模块包括中轴线与所述输出轴在同一直线上的履带轮和轮轴,履带轮的中间开有若干中心对称的螺纹孔D,轮轴的一侧为法兰,所述法兰上开有若干与所述螺纹孔D对应的螺纹孔E,通过螺钉将所述轮轴与履带轮固定连接,所述轮轴的另一侧为轮轴端部,所述轮轴端部设有插入直流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的轴孔,且开有与所述径向的螺纹孔C对应的径向的螺纹孔F,通过螺钉将直流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在轮轴端部的轴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73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电桩故障排查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软壳冲锋衣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