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青光眼房水引流阀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91671.7 | 申请日: | 2021-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2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国;孙兴怀;黄畅;弯家立;戴肇星;陈静;张竹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A61M39/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青光眼 引流 装置 | ||
本发明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新型青光眼房水引流阀装置,包括表面挖设有引流槽的引流盘、与引流盘连接的引流管以及安装于引流盘中且与引流管连通的引流阀,引流阀中具有引流阀片件,当房水经引流管进入引流阀时,房水压力大于引流阀片件的预设压力值时,房水突破引流阀片件并流向引流盘;当房水压力小于引流阀片件的预设压力值时,引流阀片件闭合阻挡房水进一步外流。本发明通过采用不同于以往房水引流装置的装配式引流阀部件,有效地降低了房水引流阀的生产难度,并显著提升引流阀的制备精度,有利于精确调控眼球眼内压。并通过在引流盘正面设置槽孔结构,促进房水引流和弥散,抑制组织纤维化和瘢痕形成,有效克服引流不畅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青光眼房水引流阀装置。
背景技术
青光眼是首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对于青光眼的治疗,尤其以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最为棘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植入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其原理是借助植入前房的引流器械建立房水引流和弥散的人工通路,将房水引流到眼球外,从而降低眼内压。现有的房水引流装置的结构通常包括植入前房内的引流管和植入眼球外的外植体;引流管负责将房水引流到与其相连的外植体处,外植体位于结膜-Tenon's囊内,具有一定形状和表面积的引流盘。引流出的房水在Tenon's囊内形成一个滤过泡,进而通过各种组织管道(如静脉血管和淋巴管等)弥散循环到全身。根据是否具有限流作用,可将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分为非限制性和限制性两类。非限制性房水引流装置无压力敏感性阀门单元,如Molteno、Schocket、Baerveldt和HAD等;而限制性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在引流管与引流盘之间设有阀门装置,限制房水在一定压力下单向外流,使眼内压力相对可控,如Ahmed、Krupin、Joseph、White和OpitMed等。
房水引流装置植入术可以一定程度上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但其五年手术成功率只有49%(最常用的Ahmed房水引流装置)。造成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植入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房水引流装置引流盘周围组织瘢痕化包裹,以及基于此造成的房水引流不畅。而房水引流装置引流盘周围组织瘢痕化包裹的原因是房水中相关蛋白在引流盘表面的非特异性黏附,以及基于此的成纤维细胞的黏附、增殖和组织纤维化。因此,抑制房水引流装置表面蛋白或细胞非特异性黏附,进而抑制瘢痕化包裹,可以作为提高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植入术成功率的一种有效手段。检索发现,具有房水引流阀和抗瘢痕功能的房水引流装置的相关专利包括:CN200480031664.9、CN201811391213.6、202010443620.8和202010298503.7,抗瘢痕功能主要依靠外加抗瘢痕剂、或者设置另一根流出管道以防止被瘢痕化组织完全包裹、或表面修饰以抗细胞黏附。至今,还没有能临床应用的抗瘢痕化房水引流装置产品问世。
针对现有房水引流装置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拟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房水引流阀装置,从引流阀结构和引流盘表面微结构等方面入手解决上述问题,以期实现长期可控均匀引流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新型青光眼房水引流阀装置,其中,包括表面挖设有引流槽的引流盘、与所述引流盘连接的引流管以及安装于所述引流盘中且与所述引流管连通的引流阀,其中,所述引流阀中具有引流阀片件,当房水经所述引流管进入所述引流阀时,房水压力大于所述引流阀片件的预设压力值时,房水突破所述引流阀片件并流向所述引流盘。
可选地,所述引流阀片件成平面薄圆盘结构,且中央位置设置有等分切口。
可选地,所述等分切口包括三等分切口、四等分切口或六等分切口。
可选地,所述引流阀包括连接筒和所述引流阀片件,所述连接筒包括一对可拆卸的左连接筒和右连接筒,所述引流阀片件安装于所述左连接筒与所述右连接筒的对接面之间;所述左连接筒和所述右连接筒之间通过卡扣模式、柱孔模式或粘接模式连接;所述左连接筒和右连接筒外表面还设有腰线,左连接筒和右连接筒还设有法兰状接触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16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