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字家庭终端符合人体受力的智能沙发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85733.3 | 申请日: | 2021-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43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 发明(设计)人: | 马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诗歌家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C17/04 | 分类号: | A47C17/04;A47C17/8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家庭 终端 符合 人体 智能 沙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家庭终端符合人体受力的智能沙发,涉及智能沙发领域,包括沙发本体和自调节部件,所述沙发本体包括有自调节部件,且自调节部件的底端设置有多组调节柱。本发明通过差位管、气腔、进气槽、进气口等实现送风功能,当使用者在冬夏两季时该沙发时,在送风时需要启动气泵,气泵通过进气口将外部空气抽入,接着又通过输气管排出,输气管排出的气体则进入至进气槽内,由于多组进气槽的内部相接通,故而进气槽内的气体被均匀的分散给不同的进气槽,气体通过进气槽进入气柱内,又通过气柱进入至缓冲板,气体接着又进入至板槽内,又由于坐垫为透气材质,故而气体最后从坐垫表面排出,由此形成了通风散热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沙发领域,具体为一种数字家庭终端符合人体受力的智能沙发。
背景技术
不同生产商对智能沙发的研发方向略有不同,智能沙发的设计和研发市面上已有的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向:姿态调整、形态变换、可储物、按摩保健等。这类沙发起源于美国,结构宽大舒适,拥有一定的功能性,满足沙发除了单一的座椅性功能,更延展成为了一张床、一个按摩椅、一个储物柜、一个3D立体环绕音箱等,随着技术和生产能力的革新,现阶段这种沙发多通过无线连接技术与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连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操控实现沙发的功能需求。
然而沙发的受力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不同胖瘦和不同体重的使用者而言,同一款沙发带给不同类型的使用者所感受到的舒适性也各不相同,如家庭成员胖瘦的不同,经过形体较胖的成员长期使用后,沙发则易产生变形和受力能力变弱的问题,导致体型较轻的成员使用舒适性大打折扣,甚至造成沙发凹陷和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符合人体受力的智能沙发,通过不同的受力控制沙发的凹陷程度,避免沙发长期处于某个受力点造成沙发形成凹陷,并且通过该措施增大使用者臀部与沙发的接触面积,以此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字家庭终端符合人体受力的智能沙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字家庭终端符合人体受力的智能沙发,包括沙发本体和自调节部件,所述沙发本体包括有自调节部件,且自调节部件的底端设置有多组调节柱,每组所述调节柱的底端均设置有液柱,且液柱的内部开设有液腔,所述液腔的内部设置有气柱,所述液柱的顶端连接有差位管,且差位管的内部开设有与液腔相匹配的气腔,所述差位管的顶端连接有缓冲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通过差位管的高差变化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并且根据不同使用者的形体和体重以及坐姿进行舒适度的自调节,由此实现本沙发对不同使用群体的适用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沙发本体的两侧设置有侧护部件,且侧护部件的一侧设置有左侧护,所述侧护部件与左侧护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右侧护,且右侧护的顶端顶端设置有操作键,所述右侧护的内部开设有气泵槽,且气泵槽的内壁一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气泵槽的内部安装有气泵,且气泵的一端连接有输气管,所述左侧护和右侧护之间设置有托底部件,且左侧护和右侧护的一端设置有靠背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左侧护能够通过气泵对坐垫进行送气,由此达到使用者在使用时能够进行通风散热或进行供暖效果,在舒适性的基础上起到增强舒适和功能补充的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托底部件的一端设置有前托底,且前托底的一端设置有后托底,所述前托底和后托底的底端均设置有多组进气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托底部件能够在对自调节部件起到支撑的作用,并且在支撑的基础上对送气起到传输效果,由此确保本沙发的正常使用和部件支撑。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多组所述缓冲板的顶端均连接有坐垫,且坐垫的底端开设有多组与缓冲板相契合的板槽,多组所述调节柱之间均连接有连接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诗歌家具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诗歌家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57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蜂窝式电子元器件存储装置
- 下一篇:转基因玉米事件LP007-8及其检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