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路由方法、装置及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77669.4 | 申请日: | 2021-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4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45/12 | 分类号: | H04L45/12;H04L41/147;H04L6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石志娟 |
| 地址: | 100032 北京市西城区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路由 方法 装置 设备 | ||
1.一种智能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WebRTC节点级联网络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中客户端对目标接入节点的连接需求,在全局拓扑中查询确定接入节点候选列表,以使客户端在接入节点候选列表中选择目标接入节点,建立所述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接入节点的连接;所述目标接入节点为全局拓扑中多个节点中的任一节点;
根据全局拓扑中各节点的资源使用状况信息,预测各节点的预测负载信息,包括:根据各节点的硬件资源使用状况信息和业务资源使用状况信息确定各节点的历史负载状况序列;所述资源使用状况信息包括硬件资源使用状况信息和业务资源使用状况信息;获取各节点所在子拓扑的数量、各节点建立的连接数量、节点预置业务资源上限;将各节点的历史负载状况序列、各节点所在子拓扑的数量、各节点建立的连接数量、节点预置业务资源上限输入预设的预测模型,得到节点负载预测序列;
根据所述预测负载信息确定将所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从所述目标接入节点转发至所述全局拓扑中各到达节点的最短路径,包括:获取各节点间的链路距离;根据各节点的预测负载信息和各节点间的链路距离确定各节点间的节点间距;根据所述节点间距确定各所述目标接入节点转发至所述到达节点的最短路径;
根据所述最短路径,将所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从所述目标接入节点转发至所述到达节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节点的历史负载状况序列和预设的预测模型确定各节点的预测负载信息,包括:
当所述节点的业务资源大于等于所述节点的预置业务资源上限或节点的子拓扑数量大于等于最大子拓扑承载数量时,所述节点的预测负载信息为负载满载;
当所述节点的业务资源小于所述节点的预置业务资源上限或节点的子拓扑数量小于最大子拓扑承载数量时,所述节点的预测负载信息为所述节点负载预测序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节点的预测负载信息和各节点间的链路距离确定各节点间的节点间距,包括:
获取各节点之间的中间节点集合,以及各节点的增量因子;
根据各节点的预测负载信息、各节点间的链路距离、所述中间节点集合以及所述增量因子,确定各节点间的节点间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目标接入节点转发至所述到达节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最短路径确定所述到达节点是否可达;
当所述到达节点不可达时,重新发送接入节点列表至所述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根据所述接入节点列表重新确定目标接入节点。
5.一种智能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中客户端对目标接入节点的连接需求,在全局拓扑中查询确定接入节点候选列表,以使客户端在接入节点候选列表中选择目标接入节点,建立所述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接入节点的连接;所述目标接入节点为全局拓扑中多个节点中的任一节点;
预测模块,用于根据全局拓扑中各节点的资源使用状况信息,预测各节点的预测负载信息,包括:根据各节点的硬件资源使用状况信息和业务资源使用状况信息确定各节点的历史负载状况序列;所述资源使用状况信息包括硬件资源使用状况信息和业务资源使用状况信息;获取各节点所在子拓扑的数量、各节点建立的连接数量、节点预置业务资源上限;将各节点的历史负载状况序列、各节点所在子拓扑的数量、各节点建立的连接数量、节点预置业务资源上限输入预设的预测模型,得到节点负载预测序列;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测负载信息确定将所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从所述目标接入节点转发至所述全局拓扑中各到达节点的最短路径,包括:获取各节点间的链路距离;根据各节点的预测负载信息和各节点间的链路距离确定各节点间的节点间距;根据所述节点间距确定各所述目标接入节点转发至所述到达节点的最短路径;
转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短路径,将所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从所述目标接入节点转发至所述到达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766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商品图片识别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硫烟气湿法脱硝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