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于油箱口正切倒翻口模具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64776.3 | 申请日: | 2021-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7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城芸晟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51/38 | 分类号: | B21D51/38;B21D19/08;B21D37/10;B21D43/00;B08B7/02;B21D45/06;F16F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佳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020 | 代理人: | 康宇宁 |
| 地址: | 242000 安徽省宣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用于 油箱 正切 倒翻口 模具 结构 | ||
一种汽车用于油箱口正切倒翻口模具结构,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和支撑板,所述箱体的内部为中空设置,所述箱体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触动块,所述箱体的右侧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转动的过程中与触动块的顶端接触,所述箱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右侧外表面上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触动块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和齿轮啮合,通过转动板的设置,能够将油箱壳倒翻口之后留在油箱上的碎屑抖落下来,从而能够便于倒翻口之后油箱壳上的第一倒翻口和第二倒翻口的应用,解决了传统油箱倒翻口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嵌在油箱口的倒口边缘难以去除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用于油箱口正切倒翻口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所用油箱口为了便于安装加油管,从而油箱口在加工的时候,需要采用倒翻口模具进行加工,以便满足加油管焊接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其中公开号为CN20417113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环形段零件翻口装置,属于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航空发动机生产制造过程中,一些环形段零件需要进行翻口加工,但受到环形段零件结构和形状的限制,传统翻口加工过程会用到多套辅助翻口装置,因为现阶段还无法利用一套装置同时满足定位可靠和消除回弹的要求,而采用多套装置实现翻口加工,加工前每套装置都需要上液压设备一次,因而需要花费大量的辅助时间,长时间占用液压设备,导致液压设备的实动时间减少,造成实际生产效率低下,上述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一次加工成型,且一套装置便可同时满足定位可靠和消除回弹的要求,无需花费大量的辅助时间,保证了液压设备的实动时间,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但是,翻口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翻口产生的碎屑,容易堆积在油箱翻口内,从而不利于油箱上加油管的安装,为此,提出了一种汽车用于油箱口正切倒翻口模具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于油箱口正切倒翻口模具结构,通过转动板、凸轮和触动块的设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于油箱口正切倒翻口模具结构,包括箱体和支撑板,所述箱体的内部为中空设置,所述箱体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触动块,所述箱体的右侧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转动的过程中与触动块的顶端接触,所述箱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右侧外表面上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触动块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和齿轮啮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上部右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板安装在凹槽的内部,且支撑板的右侧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中心外表面上固定套接有凸轮,所述凸轮位于支撑板的左部,所述凸轮在随着转动杆转动的时候间歇性的与支撑板的底端接触。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包括控制总成,所述控制总成安装在箱体的左侧,所述箱体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滑动套接有套管,两个所述套管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内部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所述第一上模、第二上模、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的端部外表面上分别开设有翻口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上模位于第二下模的正上方,所述第二上模位于第一下模的正上方。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呈弧形设置,所述支撑板上放置有油箱壳,所述油箱壳经过第一上模和第二下模翻口形成第一倒翻口,所述油箱壳经过第二上模和第一下模翻口形成第二倒翻口。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上嵌套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材质为橡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触动块与箱体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城芸晟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宣城芸晟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47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