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塑模具斜顶弹针联动机构及脱倒扣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35230.5 | 申请日: | 2021-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5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梁正华;梁凯;林连明;王华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郑汝珍 |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斜顶弹针 联动 机构 倒扣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斜顶弹针联动机构及脱倒扣方法,包括斜顶和设置在斜顶上的斜顶杆,还包括弹针和传动机构,所述弹针与斜顶弹性连接并滑动设置在斜顶内,所述斜顶杆转动设置在斜顶上,所述斜顶杆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弹针在斜顶上伸缩。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斜顶实现了型腔方向上的脱倒扣,型腔上不需要设置外分型,避免了夹线外露,保证外观一致性;(2)通过设置弹针既实现了第一段开模时的锁止带动产品,又实现了第二段开模时的高效脱倒扣;(3)通过一个斜顶杆结构的两种移动方式实现了两段脱模脱倒扣;(4)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斜顶弹针联动机构及脱倒扣方法。
背景技术
大量塑料制件在注塑脱模时,通常会遇到脱倒扣的情形。倒扣,是产品存在一个“反向包覆”模具的结构部分,使得产品不能直接朝一个方向顺利脱模。一些塑料件由于装配的需要设有很多翻边和倒扣,倒扣结构分别设置在产品的正面和侧面,因此相应的模具上通常设有多个脱倒扣结构对应不同的脱倒扣方向。常用的模具结构为外分型,通常设置大直顶和斜顶,另外设置滑块,使产品脱离倒扣。该类结构存在的缺点是夹线外露,影响外观。斜顶处理倒扣时,由于产品的倒扣中经常会包含深筋,而产品的深筋在顶出时经常会粘在斜顶上,影响产品顺利脱模。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夹线易研配组合式外分型镶块汽车保险杠下模结构”,其申请号CN201921473972.7,包括下模块,所述的下模块顶部设有用于成型汽车保险杠的下模仁,所述的下模块内设有若干沿下模块中心线对称的高精度夹线镶块组件,所述的高精度夹线镶块组件与下模仁相紧贴配合,所述的下模仁内设有若干沿下模仁中心线对称的外分型镶块,所述的高精度夹线镶块组件的宽度大于下模仁的宽度。其不足之处是,该方案易在保险杠外表面产生夹线,影响外观,且产品倒扣中若包含深筋,易出现粘在斜顶,影响脱模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模具脱倒扣结构易在产品外表面产生夹线,深筋脱模时易粘在斜顶的问题,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斜顶弹针联动机构和脱倒扣方法,避免在产品外表面产生夹线,保证外观,且脱模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塑模具斜顶弹针联动机构,包括斜顶和设置在斜顶上的斜顶杆,还包括弹针和传动机构,所述弹针与斜顶弹性连接并滑动设置在斜顶内,所述斜顶杆转动设置在斜顶上,所述斜顶杆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弹针在斜顶上伸缩。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一方面设置了斜顶用于带动产品变形实现脱倒扣,在第一段开模时,斜顶杆上升将斜顶和型腔一起向上顶起,由于斜顶倾斜设置在型芯上,在向上滑动的同时,向远离型腔的方向移动,而由于此时弹针由于弹性结构伸入产品的其他倒扣结构内,斜顶移动的同时带动产品一端远离型腔移动变形,从而实现产品朝向型腔方向端面上的倒扣结构的脱倒扣。在实现上述结构脱倒扣的同时仍有与弹针结构配合的倒扣结构没有实现脱离,在第二段开模时,斜顶杆转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弹针收缩,完成全部脱倒扣。型腔上不需要设置外分型,避免了夹线外露,保证外观一致性;通过一个斜顶杆结构的两种移动方式实现了两段脱模脱倒扣,脱模效果好,利用弹针结构避免产品粘连在斜顶上。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凸轮和传动板,所述传动板固定在弹针上,所述凸轮转动设置在斜顶内并与传动板贴合,所述斜顶杆转动设置在斜顶上,所述斜顶杆驱动凸轮转动。
第二段开模前,传动板与凸轮近端抵接,弹针在弹性作用下伸入产品倒扣结构中;第二段开模时,斜顶杆在斜顶内周向转动,从而带动凸轮转动,传动板与凸轮的接触点从凸轮近端逐渐向凸轮远端移动,传动板逐渐带动弹针收缩直到完全退出倒扣行程。
作为优选,所述斜顶内设有滑槽,所述弹针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弹针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滑槽之间抵接有压簧。
弹针沿滑槽延伸方向滑动,压簧两端分别与限位板和滑槽端部抵接,压簧优选套设在弹针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52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