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糙皮山核桃带木质部芽异砧取方块皮嫁接培育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111985.1 申请日: 2021-09-23
公开(公告)号: CN113973600B 公开(公告)日: 2023-02-28
发明(设计)人: 翟敏;莫正海;廖盼华;宣继萍;贾晓东;贾展慧;张计育;周燕;赵吉吉;肖继谋;张挺;郭忠仁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
主分类号: A01G2/30 分类号: A01G2/30;A01G17/00;A01C1/00;A01C1/08;A01G13/00
代理公司: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代理人: 谈倩;任立
地址: 210014***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皮山 核桃 木质部 芽异砧取 方块 嫁接 培育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糙皮山核桃带木质部芽异砧取方块皮嫁接培育方法,涉及山核桃属培育技术领域,包括薄壳山核桃砧木培育、糙皮山核桃接穗采集和处理、嫁接、嫁接后处理,采用带木质部芽方块芽接法,用单刃嫁接刀在糙皮山核桃接穗上取长3~4cm、宽0.6~0.8cm的椭圆形木质部芽片,芽位于中间;在砧木光滑处,用嫁接刀剥离同样大小的皮层,并在砧木切口下方撕下宽1mm、长3cm的树皮作为伤流口;将接穗底部插入砧木皮层,一侧形成层对齐,用嫁接膜自下而上露芽包扎。采用异砧嫁接,薄壳山核桃做砧木,成本低并且可利用薄壳山核桃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的优势,可以提高嫁接苗的长势和后期栽植的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山核桃属培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糙皮山核桃带木质部芽异砧取方块皮嫁接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糙皮山核桃,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乔木,原产于美国中部,现在分布广泛。我国可在北至辽宁南部,南至云南、广西、广东北部区域内生长。树干高大挺直,木质坚硬,长用来制作工具的手柄,树皮灰色,纵裂,羽状复叶,单数,5~9枚,7枚的居多,前面的几枚较大,秋季变黄,具很强的观赏性。5月开花,雄花黄绿色。成串下垂,似柳絮,雌花较小,果实圆球形,直径5cm左右,有四条裂纹,果实可食用或榨油。糙皮山核桃具有极好的观赏性、木材高档、果实利用价值高,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90年代中国林科院开始从美国引入糙皮山核桃品种,但由于授繁殖技术的制约,未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目前,糙皮山核桃栽培主要为种子繁殖,种子主要需要依赖国外进口,成本高,种播苗生长速度慢,苗木整齐度差,结果慢,品质差。为了快速繁育优质的糙皮山核桃品种苗应用于栽培推广,目前应解决砧木问题及嫁接的成活率和嫁接效率。

现有培育糙皮山核桃苗的方式是播种繁殖实生苗、实生苗上枝接优良品种。现有技术原砧春季枝接,春季枝接伤流严重,稳度不稳定,成活率低,枝条的利用率低,培养砧木种子需要依赖进口,成本高。现有技术原砧带木质部芽接,即接穗取芽带木质部,砧木上带木质部取皮,成活率极低,嫁接后愈合差,砧木种子需要依赖进口。现有薄壳山核桃方块芽接技术是8月中旬到9月中旬双刃嫁接刀在接穗上取3~4cm、宽0.8~1.2cm的方块芽片,芽位于中间。在砧木光滑处,用嫁接刀剥离同样大小的皮层,并在砧木切口下方撕下约宽1mm,长约2cm的树皮作为伤流口。将接穗贴在砧木切口处,形成层对齐,用嫁接膜自下而上包扎。由于糙皮山核桃不容易剥皮取方块芽,现有的薄壳山核桃方块芽接不适用于糙皮山核桃的繁殖,现有的枝接技术采用的是原砧木。如何解决异砧嫁接,用现有薄壳山核桃做砧木嫁接糙皮山核桃,采用改进的芽接方法,在接穗上取带木质芽进行方块芽接,是实现糙皮山核桃良种快速高效繁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糙皮山核桃带木质部芽异砧取方块皮嫁接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流程:

(一)薄壳山核桃砧木培育

(二)糙皮山核桃接穗采集和处理

(三)嫁接

采用带木质部芽方块芽接法,用单刃嫁接刀在糙皮山核桃接穗上取长3~4cm、宽0.6~0.8cm的椭圆形木质部芽片,芽位于中间;在砧木光滑处,用嫁接刀剥离同样大小的皮层,并在砧木切口下方撕下宽1mm、长3cm的树皮作为伤流口;将接穗底部插入砧木皮层,一侧形成层对齐,用嫁接膜自下而上露芽包扎;

(四)嫁接后处理。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所述的一种糙皮山核桃带木质部芽异砧取方块皮嫁接培育方法,步骤(一)包括种子采集和处理、种子低温层积、圃地整理、高温催芽、芽苗移栽、苗期管理。

前所述的一种糙皮山核桃带木质部芽异砧取方块皮嫁接培育方法,步骤(一)具体为:

S1、种子采集和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未经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19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