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糙皮山核桃带木质部芽异砧取方块皮嫁接培育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11985.1 | 申请日: | 2021-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3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 发明(设计)人: | 翟敏;莫正海;廖盼华;宣继萍;贾晓东;贾展慧;张计育;周燕;赵吉吉;肖继谋;张挺;郭忠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 |
| 主分类号: | A01G2/30 | 分类号: | A01G2/30;A01G17/00;A01C1/00;A01C1/08;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谈倩;任立 |
| 地址: | 21001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山 核桃 木质部 芽异砧取 方块 嫁接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糙皮山核桃带木质部芽异砧取方块皮嫁接培育方法,涉及山核桃属培育技术领域,包括薄壳山核桃砧木培育、糙皮山核桃接穗采集和处理、嫁接、嫁接后处理,采用带木质部芽方块芽接法,用单刃嫁接刀在糙皮山核桃接穗上取长3~4cm、宽0.6~0.8cm的椭圆形木质部芽片,芽位于中间;在砧木光滑处,用嫁接刀剥离同样大小的皮层,并在砧木切口下方撕下宽1mm、长3cm的树皮作为伤流口;将接穗底部插入砧木皮层,一侧形成层对齐,用嫁接膜自下而上露芽包扎。采用异砧嫁接,薄壳山核桃做砧木,成本低并且可利用薄壳山核桃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的优势,可以提高嫁接苗的长势和后期栽植的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山核桃属培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糙皮山核桃带木质部芽异砧取方块皮嫁接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糙皮山核桃,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乔木,原产于美国中部,现在分布广泛。我国可在北至辽宁南部,南至云南、广西、广东北部区域内生长。树干高大挺直,木质坚硬,长用来制作工具的手柄,树皮灰色,纵裂,羽状复叶,单数,5~9枚,7枚的居多,前面的几枚较大,秋季变黄,具很强的观赏性。5月开花,雄花黄绿色。成串下垂,似柳絮,雌花较小,果实圆球形,直径5cm左右,有四条裂纹,果实可食用或榨油。糙皮山核桃具有极好的观赏性、木材高档、果实利用价值高,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90年代中国林科院开始从美国引入糙皮山核桃品种,但由于授繁殖技术的制约,未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目前,糙皮山核桃栽培主要为种子繁殖,种子主要需要依赖国外进口,成本高,种播苗生长速度慢,苗木整齐度差,结果慢,品质差。为了快速繁育优质的糙皮山核桃品种苗应用于栽培推广,目前应解决砧木问题及嫁接的成活率和嫁接效率。
现有培育糙皮山核桃苗的方式是播种繁殖实生苗、实生苗上枝接优良品种。现有技术原砧春季枝接,春季枝接伤流严重,稳度不稳定,成活率低,枝条的利用率低,培养砧木种子需要依赖进口,成本高。现有技术原砧带木质部芽接,即接穗取芽带木质部,砧木上带木质部取皮,成活率极低,嫁接后愈合差,砧木种子需要依赖进口。现有薄壳山核桃方块芽接技术是8月中旬到9月中旬双刃嫁接刀在接穗上取3~4cm、宽0.8~1.2cm的方块芽片,芽位于中间。在砧木光滑处,用嫁接刀剥离同样大小的皮层,并在砧木切口下方撕下约宽1mm,长约2cm的树皮作为伤流口。将接穗贴在砧木切口处,形成层对齐,用嫁接膜自下而上包扎。由于糙皮山核桃不容易剥皮取方块芽,现有的薄壳山核桃方块芽接不适用于糙皮山核桃的繁殖,现有的枝接技术采用的是原砧木。如何解决异砧嫁接,用现有薄壳山核桃做砧木嫁接糙皮山核桃,采用改进的芽接方法,在接穗上取带木质芽进行方块芽接,是实现糙皮山核桃良种快速高效繁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糙皮山核桃带木质部芽异砧取方块皮嫁接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流程:
(一)薄壳山核桃砧木培育
(二)糙皮山核桃接穗采集和处理
(三)嫁接
采用带木质部芽方块芽接法,用单刃嫁接刀在糙皮山核桃接穗上取长3~4cm、宽0.6~0.8cm的椭圆形木质部芽片,芽位于中间;在砧木光滑处,用嫁接刀剥离同样大小的皮层,并在砧木切口下方撕下宽1mm、长3cm的树皮作为伤流口;将接穗底部插入砧木皮层,一侧形成层对齐,用嫁接膜自下而上露芽包扎;
(四)嫁接后处理。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所述的一种糙皮山核桃带木质部芽异砧取方块皮嫁接培育方法,步骤(一)包括种子采集和处理、种子低温层积、圃地整理、高温催芽、芽苗移栽、苗期管理。
前所述的一种糙皮山核桃带木质部芽异砧取方块皮嫁接培育方法,步骤(一)具体为:
S1、种子采集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未经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19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