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电子迁移率异质结结构及制备方法、二极管、晶体管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70445.3 | 申请日: | 2021-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5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宏;李蔚然;黎培森;周瑾;邢伟川;李祥东;杨伟涛;周弘;张苇杭;张进成;郝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9/45;H01L29/778;H01L21/28;H01L21/335;H01L27/07 |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刘长春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迁移率 异质结 结构 制备 方法 二极管 晶体管 | ||
1.一种基于欧姆接触的高电子迁移率异质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11)、复合缓冲区(12)、沟道层(13)、复合势垒区(14)、离子注入区(21)、凹槽(22)和欧姆接触电极(23),其中,
所述衬底(11)、所述复合缓冲区(12)、所述沟道层(13)、所述复合势垒区(14)依次层叠;
所述离子注入区(21)贯穿所述复合势垒区(14)且位于所述沟道层(13)中,位于所述沟道层(13)中的离子注入区部分形成n型掺杂;
所述凹槽(22)位于所述离子注入区(21)中,同时贯穿所述复合势垒区(14)且位于所述沟道层(13)中;
所述欧姆接触电极(23)填充所述凹槽(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欧姆接触的高电子迁移率异质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11)的材料包括高阻硅、半绝缘碳化硅、半绝缘蓝宝石、半绝缘金刚石、半绝缘氮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厚度为50-15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欧姆接触的高电子迁移率异质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缓冲区(12)包括依次层叠的成核层(121)、过渡层(122)和核心缓冲层(123),其中,所述成核层(121)位于所述衬底(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欧姆接触的高电子迁移率异质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道层(13)的材料包括氮化镓、铟镓氮、铝镓氮中的一种或多种,厚度为10-5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欧姆接触的高电子迁移率异质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势垒区(14)包括依次层叠的隔离层(141)、核心势垒层(142)和帽层(143),其中,所述隔离层(141)位于所述沟道层(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欧姆接触的高电子迁移率异质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注入区(21)的注入离子为硅、锗中的一种或多种,注入离子的浓度为1×1015-1×1022cm-3,深度为5-100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欧姆接触的高电子迁移率异质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欧姆接触电极(23)的材料包括钛、铝、氮化钛、金、镍、钽、氮化钽中的一种或多种,厚度为50nm-1μm。
8.一种基于欧姆接触的高电子迁移率异质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在衬底(11)表面依次生长复合缓冲区(12)、沟道层(13)和复合势垒区(14);
S2、对复合势垒区(14)和部分所述沟道层(13)进行离子注入,形成离子注入区(21);
S3、去除所述离子注入区(21)中的所述复合势垒区(14)和部分所述沟道层(13),形成宽度小于所述离子注入区(21)宽度的凹槽(22);
S4、在所述凹槽(22)中沉积金属,形成欧姆接触电极(23)。
9.一种具有高电子迁移率异质结结构的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晶圆(1)、位于所述晶圆(1)一端的阴极(2)和位于所述晶圆(1)另一端的阳极(3),其中,
所述晶圆(1)包括依次层叠的衬底(11)、复合缓冲区(12)、沟道层(13)和复合势垒区(14);
所述阴极(2)包括子注入区(21)、凹槽(22)和欧姆接触电极(23),所述离子注入区(21)贯穿所述复合势垒区(14)且位于所述沟道层(13)中,位于所述沟道层(13)中的离子注入区部分形成n型高掺杂;所述凹槽(22)位于所述离子注入区(21)中,同时贯穿所述复合势垒区(14)且位于所述沟道层(13)中;所述欧姆接触电极(23)填充所述凹槽(22);
所述阳极(3)位于所述复合势垒区(14)中。
10.一种具有高电子迁移率异质结结构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晶圆(1)、位于所述晶圆(1)一端的源电极(2)、位于所述晶圆(1)另一端的漏电极(3)以及位于所述源电极(2)和所述漏电极(3)之间的栅电极(4),其中,
所述晶圆(1)包括依次层叠的衬底(11)、复合缓冲区(12)、沟道层(13)和复合势垒区(14);
所述源电极(2)和所述漏电极(3)均包括注入区(21)、凹槽(22)和欧姆接触电极(23),所述离子注入区(21)贯穿所述复合势垒区(14)且位于所述沟道层(13)中,位于所述沟道层(13)中的离子注入区部分形成n型高掺杂;所述凹槽(22)位于所述离子注入区(21)中,同时贯穿所述复合势垒区(14)且位于所述沟道层(13)中;所述欧姆接触电极(23)填充所述凹槽(22);
所述栅电极(4)位于所述复合势垒区(1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044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