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压配电网的接线模式识别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67097.4 | 申请日: | 2021-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9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辉;孔慧超;李锡刚;赵善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孔凡红 |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网 接线 模式识别 方法 装置 介质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中压配电网的接线模式识别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中压网架接线的拓扑连接关系,对目标中压网架接线进行拓扑遍历,得到目标中压网架接线的环网节点的结构;根据环网节点的结构,确定每个环网节点的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的所属馈线,并根据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的所属馈线确定当前环网节点是否为联络点;确定馈线组的每条馈线上从起点到联络点之间的分段开关,根据分段开关进行每条馈线的分段情况识别;将目标中压网架接线的馈线数量、联络点信息和分段情况与预设接线模式匹配规则进行匹配,确定目标中压网架接线的接线模式。本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准确的识别网架接线模式,提高配电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压配电网的接线模式识别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用户对于供电的需求越来越多,相应的,配电网的接线模式及其利用率也引起了广泛重视。
现有技术中,目前中压网架接线模式的判定主要以人工判断为主,配电人员通过联络点的数量,确定目标中压网架接线的接线模式。
由于中压配电网规模巨大,变化频繁,全部通过人工来分析判断不但费时费力,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也难以保证。另外,由于中压网架接线模式的复杂性,单纯通过联络点的数量对接线模式进行机械性判断,经常无法满足用户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压配电网的接线模式识别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可以通过对目标中压网架接线进行拓扑遍历,提取接线模式的典型接线特征,来确定中压配电网的接线模式,从而实现准确的识别网架接线模式,在降低配电人员的工作难度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压配电网的接线模式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中压网架接线的拓扑连接关系,对目标中压网架接线进行拓扑遍历,得到目标中压网架接线的环网节点的结构;
根据所述环网节点的结构,确定每个环网节点的上游节点的所属馈线和下游节点的所属馈线,并根据所述上游节点的所属馈线和下游节点的所属馈线,确定当前环网节点是否为联络点;
确定馈线组的每条馈线上从起点到联络点之间的分段开关,根据所述分段开关进行每条馈线的分段情况识别;
将目标中压网架接线的馈线数量、联络点信息和分段情况与预设接线模式匹配规则进行匹配,确定所述目标中压网架接线的接线模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压配电网的接线模式识别装置,该装置包括:
环网节点结构生成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中压网架接线的拓扑连接关系,对目标中压网架接线进行拓扑遍历,得到目标中压网架接线的环网节点的结构;
联络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网节点的结构,确定每个环网节点的上游节点的所属馈线和下游节点的所属馈线,并根据所述上游节点的所属馈线和下游节点的所属馈线,确定当前环网节点是否为联络点;
分段情况识别模块,用于确定馈线组的每条馈线上从起点到联络点之间的分段开关,根据所述分段开关进行每条馈线的分段情况识别;
接线模式确定模块,用于将目标中压网架接线的馈线数量、联络点信息和分段情况与预设接线模式匹配规则进行匹配,确定所述目标中压网架接线的接线模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中压配电网的接线模式识别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中压配电网的接线模式识别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70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