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废基非均相臭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31733.8 | 申请日: | 2021-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3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郭华军;邵雁;宋自新;刘子豪;胡国峰;皮鎏;汪远;蒋庆肯;刘颖;覃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23/78 | 分类号: | B01J23/78;B01J27/053;B01J35/10;B01J37/08;B01J37/10;C02F1/78;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徐瑛 |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废基非 均相 臭氧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废基非均相臭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赤泥、脱硫灰、粉煤灰、水混合搅拌均匀,造粒,干燥,得到预制料;2)将预制料在隔绝氧气条件下加热进行烧制,一段时间后向体系中通入水蒸气进行活化,最后冷却降温至室温,即得臭氧催化剂。该发明采用有色冶炼中产生的难处理的赤泥与半干法脱硫灰为原料,实现了赤泥与脱硫灰的协同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而且制得的臭氧催化剂活性好、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长期运行稳定,其制备过程简单,具有投资小、运营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废基非均相臭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其中来自造纸、医药、石化、油气开采等行业这类工业废水具有成分复杂、高COD、高含盐量、有毒含量高和难降解的特点。此类难降解工业废水若不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耕地,影响植物及微生物的正常生长,从而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高级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这些高级氧化技术中,值得一提的是臭氧催化氧化技术。臭氧氧化技术也是利用羟基自由基(·OH)去除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臭氧在被发现之后的一百多年里主要用于水体消毒,直到1998年,日本首个臭氧深度处理污水厂示范工程开始运行。由于其清洁无污染、氧化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已经成为去除废水中高稳定性、难降解有机物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废水深度处理过程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青睐。臭氧催化剂选择和制备是至关重要的,一种催化活性好、机械强度高、重复次数多的催化剂对工艺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废基非均相臭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固废基非均相臭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赤泥、脱硫灰、粉煤灰、水混合搅拌均匀,造粒,干燥,得到预制料;
2)将预制料在隔绝氧气条件下加热进行烧制,一段时间后向体系中通入水蒸气进行活化,最后冷却降温至室温,即得臭氧催化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赤泥、脱硫灰、粉煤灰、水的质量比为(70~90):(5~10):(5~20):(1~5)。
进一步的,所述赤泥为拜耳法赤泥,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铁品位TFe30~60%、Al2O310~45%、SiO25~15%、Na2O 1~10%、TiO21~10%。
进一步的,所述脱硫灰中CaO与Ca(OH)2质量百分含量之和为20~40%,CaSO3质量百分含量为30~60%,水分含量小于1%。
进一步的,所述脱硫灰粒度小于45μ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造粒粒径为0.5~1c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预制料加热烧制过程如下:在150~250℃条件下保温10~30min,然后升温至650~750℃保温60~90min,再将体系温度升至1050~1150℃,通入水蒸气且在此温度下保温30~40min。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料加热烧制过程中由150~250℃升温至650~750℃的升温速率为10~20℃/min,由650~750℃升温至1050~1150℃的升温速率为10~20℃/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水蒸气通入量与脱硫灰的质量比为1:(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17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