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间曲面异形钢塔竖转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31388.8 | 申请日: | 2021-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5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邓江云;刘江伟;谢志军;何跃军;谭刚;陈德伦;魏方东;张权;田焕祥;吕蕾;何苗苗;王燕;杨骥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1/08 | 分类号: | E01D21/08;E01D19/1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孙海博 |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间 曲面 异形 钢塔竖转 施工 结构 方法 | ||
1.一种空间曲面异形钢塔竖转施工结构,包括背索锚碇(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索锚碇(4)的右侧依次布置有转铰架(10)、转体塔架(2)和张拉锚碇(3),背索锚碇(4)通过钢绞线(6)与塔柱(1)的上部连接,塔柱(1)的底部与转铰架(10)铰接,张拉锚碇(3)通过绕过转体塔架(2)的钢绞线(6)与塔柱(1)的上部连接;
所述的转铰架(10)设在承台(11)上,张拉锚碇(3)与承台(11)之间设有混凝土压杆(12);
所述的塔柱(1)包括两侧对称的边塔上柱和中间的中塔上柱,转铰架(10)包括边塔下柱和中塔下柱,边塔下柱与边塔上柱铰接,中塔下柱与中塔上柱接口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曲面异形钢塔竖转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塔上柱和边塔下柱形成平滑弧形状的边塔,中塔上柱和中塔下柱形成平滑弧形状的中塔,边塔和中塔弯曲的方向相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曲面异形钢塔竖转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体塔架(2)的顶部设有弧形布置的转向滑轮(7),转向滑轮(7)与钢绞线(6)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曲面异形钢塔竖转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拉锚碇(3)通过钢绞线(6)与转体塔架(2)连接,转体塔架(2)通过钢绞线(6)与揽风锚碇(5)连接,揽风锚碇(5)位于转体塔架(2)的左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曲面异形钢塔竖转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柱(1)上设有扣点横梁(8),扣点横梁(8)与钢绞线(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曲面异形钢塔竖转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索锚碇(4)与转铰架(10)之间设有组拼支架(9)。
7.一种空间曲面异形钢塔竖转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塔柱(1)的底部铰接在转铰架(10)上,张拉锚碇(3)上连接的钢绞线(6)通过转体塔架(2)支撑转向后与塔柱(1)的上部一侧连接,背索锚碇(4)上连接的钢绞线(6)与塔柱(1)的上部另一侧连接,通过钢绞线(6)对塔柱(1)的拉拽,实现塔柱的竖转施工,转铰架(10)和塔柱(1)连接形成完整塔柱;
所述的转铰架(10)设在承台(11)上,塔柱(1)通过转铰架(10)对承台(11)作用向右的转体水平力,塔柱(1)通过钢绞线(6)对张拉锚碇(3)作用向左的张拉水平力,转体水平力和张拉水平力通过张拉锚碇(3)与承台(11)之间的混凝土压杆(12)形成平衡;
所述的塔柱(1)包括两侧对称的边塔上柱和中间的中塔上柱,转铰架(10)包括边塔下柱和中塔下柱,边塔下柱与边塔上柱铰接,中塔下柱与中塔上柱接口相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138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