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FC标签数据的写入方法及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19303.4 | 申请日: | 2021-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04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 发明(设计)人: | 季有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芯电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K19/073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郑昱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fc 标签 数据 写入 方法 终端 | ||
本发明公开一种NFC标签数据的写入方法及终端,根据接收的多个待生产NFC的标签数据写入请求获取每一所述待生产NFC的UID;根据所述UID生成包括多个UID的密文计算指令,并将所述密文计算指令发送至后台服务器;接收所述后台服务器发送的与所述密文计算指令对应的计算完成信息,并根据所述计算完成信息获取与所述UID对应的密文;根据接收的所述多个待生产NFC的封测开始信息基于所述UID将所述密文写入所述待生产NFC的秘钥区,得到密文写入后的待生产NFC,实现了NFC标签数据的批量写入,且无需根据NFC的封装形态和间隔制定发行设备,缩短了NFC标签数据写入的周期,从而简单、有效地提高NFC标签数据的写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NFC芯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NFC标签数据的写入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演变而来,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适合在产品外包装防伪溯源中使用。
NFC电子标签在商品流通和防伪溯源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NFC和带有NFC功能的手机之间采用射频电磁场作为能源和信息传递的载体。
目前NFC电子标签的数据,包括UID和秘钥区,其中,UID作为NFC标签的唯一标识,从工厂出厂即烧死,任何人(包括开发者)均无法更改,只能读取,而秘钥区的数据是通过NFC读写设备进行写入,如图3所示,流程如下:
(1)NFC读写设备读取NFC标签;
(2)NFC读写设备获取NFC标签的UID;
(3)NFC读写设备将NFC标签的UID返还给后台服务器;
(4)后台服务器对NFC标签的UID进行存储,并根据特定算法,计算出对应的密文;
(5)后台服务器将对应的密文传给NFC读写设备;
(6)NFC读写设备将密文写入到对应的NFC标签中的秘钥区,一般为NFC标签的安全区(不可读区域)。
利用NFC读写设备进行读写操作,是读取每个标签的UID,然后进行对应操作,即一对一的数据发行,当标签的数量很多时,这种写入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效率低,即每个标签的密文写入,需要重复上述(1)至(6)的流程,时间周期长;
(2)写入过程中对读写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高;
(3)如果进行批量读写,需要制作专门的读写设备,且专门的读写设备在进行批量读写时,需要考虑标签的摆放形态以及间距,如图4、5所示,图5中NFC标签条带是在加工完成后形成的,每个标签之间的距离以及标签尺寸等,都会影响NFC读卡器批量读写的效率;
(4)对标签数据发行设备的要求不同,需要对设备进行调制,效率低下。
另外,上述的NFC标签数据发行,都是在NFC标签加工完成后,再进行标签发行流程,实现对标签数据的写入,如图6所示,由于逐个进行标签数据写入,周期长,在大批量应用环境下,存在效率低且标签容易受不同环境失效的问题和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NFC标签数据的写入方法及终端,能够简单、有效地提高NFC标签数据的写入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NFC标签数据的写入方法,包括:
根据接收的多个待生产NFC的标签数据写入请求获取每一所述待生产NFC的UI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芯电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芯电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93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