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设备运行监控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14417.X | 申请日: | 2021-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6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郑星宇;王程;唐宏;晏胜;龚靖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三峡水务北碚排水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H17/00;G01K13/00;G01R19/16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冯瑛琪 |
| 地址: | 4007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设备 运行 监控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设备运行监控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设置于现场的操作箱,水下设备通过动力线缆与安装在操作箱内的开关装置连接,还包括监控装置、剩余电流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剩余电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动力线缆上,振动传感器设置于水下设备上,剩余电流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与监控装置通讯连接,监控装置与开关装置通讯连接;能够采集水下设备的多种漏电信息,进行漏电判定得到漏电预警信息、断开指令或切换指令,实现自动控制,能够及时提醒相关人员,并且能够对水下设备进行管控,代替了人工检测,及时发现漏电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电流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设备运行监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剩余电流,是指低压配电线路中各相(含中性线)电流矢量和不为零的电流。通俗讲当用电侧发生了事故,电流从带电体通过人体流到大地,使主电路进出线中的电流I相和I中的大小不相等,此时电流的瞬时矢量合成有效值称为剩余电流,俗称漏电。
目前水下设备故障发现主要通过人工预检及故障后事后维修发现。其中人工预检一方面由厂区人员利用人体的感官(视、听、触、嗅、味)对设备的部位、内容进行的粗略巡视,发现设备缺陷及危及安全的隐患;另一方面是定期进行点检,借助工具、检测设备、仪器等,按照标准(定点、定标、定期、定法、定人“五定”)对设备进行检查或监测,发现设备故障苗头。但均存在检测频率固定,监测周期较大,人为水平影响较大、水下设备故障不易发现及检测等问题,造成设备故障后后果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下设备运行监控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下设备运行监控系统,包括设置于现场的操作箱,水下设备通过动力线缆与安装在所述操作箱内的开关装置连接,还包括监控装置、剩余电流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所述剩余电流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动力线缆上,所述振动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水下设备上,所述剩余电流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监控装置通讯连接,所述监控装置与所述开关装置通讯连接;
所述剩余电流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动力线缆中三相线路的剩余电流,得到剩余电流信号,并将所述剩余电流信号发送给所述监控装置;
所述振动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所述水下设备的振动状态,得到振动值,并将所述振动值发送给所述监控装置;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动力线缆的温度,得到温度值,并将所述温度值发送给所述监控装置;
所述监控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剩余电流信号进行漏电判定,得到漏电预警信息,分别根据所述振动值和所述温度值进行水下设备工作状态判定,得到水下设备的工作异常预警信息;
还用于根据所述漏电预警信息和/或所述工作异常预警信息,从所述操作箱内得到备用水下设备信息,根据所述漏电预警信息和/或所述工作异常预警信息以及所述备用水下设备信息确定生成断开指令或切换指令,将所述断开指令或所述切换指令发送至所述开关装置中,并将所述漏电预警信息和/或所述工作异常预警信息发送至指定终端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剩余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安装在水下设备上,通过剩余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采集水下设备的多种工作状态信息,监控装置对多种工作状态信息进行漏电判定和工作异常判定,还通过备用水下设备信息,得到断开指令或切换指令,实现自动断电和设备切换,并能够及时提醒相关人员,并且能够对水下设备进行管控,代替了人工检测,及时发现漏电情况,关注剩余电流与水下设备故障的关联,降低设备故障带来的后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三峡水务北碚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市三峡水务北碚排水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44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