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受电弓及动力电池的双电源供电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94360.8 | 申请日: | 2021-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2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铭;梁建英;李艳昆;王雷;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0/53 | 分类号: | B60L50/53;B60L9/00;B60L53/22;B60L1/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圣梅 |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受电弓 动力电池 双电源 供电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受电弓及动力电池的双电源供电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确定列车处于有网区向无网区的过渡区域时,控制双向DC/DC电路完成充电模式转换成放电模式之后电车进入无网区,列车供电由第一充电弓供电转换为动力电池供电;确定电车处于无网区向有网区的过渡区域时,控制第一充电弓完成升弓后列车再进入有网区,列车供电由动力电池供电转换为第一充电弓供电;上述无网区与有网区之间过渡区域的供电是在列车不断电、不停车的前提下自动切换。自动实现列车接触网供电和动力电池供电的无缝转换,转换过程列车不停车、不断电,提升了列车平均旅行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技术列车供电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受电弓及动力电池的双电源供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当线路存在有网区及无网区工况时,一般车辆解决方案为兼容受电弓及动力电池供电模式,即在有网区运行时由受电弓供电,无网区时由动力电池供电,但在线路之间往返运行时,动力电池电量如何保证始终满足无网区线路能耗,是必须解决的难题。
通过车载受电弓为动力电池充电时需配置大功率双向DC/DC进行充放电控制,动力电池充电越快,列车牵引性能越高,需配置的双向DC/DC功率越大,双向DC/DC尺寸及重量越大,这与车辆有限的安装空间与轴重存在矛盾。同时,为了满足无网区返程能耗,终点站充电桩通过既有受电弓和双向DC/DC为动力电池充电,受制于既有受电弓和双向DC/DC能力,充电时间较长,不利于列车运营编排。
另外,有网区运行时,受制于接触网供电能力,受电弓供电满足列车正常运营情况下,为动力电池充电,该充电电流较小,配置的双向DC/DC能力浪费,同时由于双向DC/DC重量较大,进一步导致列车日常运营能耗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受电弓及动力电池的双电源供电控制方法及系统,本发明自动实现列车接触网供电和动力电池供电的无缝转换,转换过程列车不停车、不断电。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公开了基于受电弓及动力电池的双电源供电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列车处于有网区向无网区的过渡区域时,控制双向DC/DC电路完成充电模式转换成放电模式之后电车进入无网区,列车供电由第一充电弓供电转换为动力电池供电;
确定电车处于无网区向有网区的过渡区域时,控制第一充电弓完成升弓后列车再进入有网区,列车供电由动力电池供电转换为第一充电弓供电;
上述无网区与有网区之间过渡区域的供电是在列车不断电、不停车的前提下自动切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对动力电池充电,所述动力电池充电方式包括:在充电桩处利用第二充电弓升弓对动力电池充电;
充电桩充电工况下,双向DC/DC电路开关闭合,充电桩通过第二受电弓为动力电池充电,同时通过双向DC/DC电路提供列车牵引用电及辅助负载用电。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经过无网区向有网区的过渡区域之后,列车处于有网区接触网供电时,控制第一充电弓连接接触网;
监控到接触网网压后,双向DC/DC电路自动调整高压母线侧输出电压,使其略低于接触网电压,列车自动控制高压电气箱内开关闭合,整车供电转由接触网供电。
优选的,所述动力电池充电方式还包括:列车处于有网区时,双向DC/DC电路自动转换成充电模式,将接触网的剩余能量通过双向DC/DC电路给动力电池充电。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经过无网区向有网区的过渡区域之后,列车处于有网区制动工况时,列车动能通过牵引电机和牵引变流器转化为电能,双向DC/DC电路自动调控高压母线侧电压,使其略低于接触网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43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硫塔及其脱硫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石粉脱粉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