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84172.7 | 申请日: | 2021-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9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杜子文;张延欣;董艺;贾新卷;季永新;罗叔通;丛顺;李家盛;张在晨;俞旺新;沈雅雯;苏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2B35/00 | 分类号: | A62B35/00;A62B3/00;G01D21/02;A61B5/0205;A61B5/1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龙涛 |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气囊 安全 作业 及其 使用方法 | ||
1.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作业带主体;
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安装于所述作业带主体内部;
高压气瓶,所述高压气瓶安装于所述作业带主体内部,所述高压气瓶与所述安全气囊连接;
电子电路信息模块,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安装于所述作业带主体上,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与所述高压气瓶电连接,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通讯连接有可视化智慧管理平台,所述可视化智慧管理平台用于接收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发出的信号;
安全锁止装置,所述安全锁止装置与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电连接,所述安全锁止装置连接于所述作业带主体外侧,用于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将作业带主体预紧收缩;
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安装于所述作业带主体内部,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电路信息模块包括插扣式磁吸导通装置、控制单元、通讯模块和触发装置,所述插扣式磁吸导通装置、所述通讯模块和所述触发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触发装置与所述高压气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智能算法数据处理模块、识别装置和判别模块,所述智能算法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所述识别装置发出的识别信息,所述判别模块用于将智能算法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得到的信息进行危险判别,所述识别装置依次与所述智能算法数据处理模块和所述判别模块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装置包括重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线性加速度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的失重或超重状态,所述陀螺仪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的方向变化,所述线性加速度用于检测人体的加速度,所述重力传感器、所述陀螺仪传感器和所述线性加速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判别模块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体监测装置,所述人体监测装置安装于所述作业带主体内部,所述人体监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监测人体的温度、心率、血压和血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扣式磁吸导通装置包括壳体、工作检测模块、报警装置和显示器,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作业带主体一侧,所述工作检测模块、所述报警装置和所述显示器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工作检测模块分别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报警装置和所述显示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安装于所述作业带主体内部并与所述通讯模块电连接,所述定位装置采用WIFI定位装置、蓝牙定位装置和GPS定位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带主体为多点式连接结构,采用高强度聚酯纤维材料;所述安全气囊采用高强纤维和硅酮橡胶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并采用一体式编制方法成型。
9.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操作步骤:
A.正确穿戴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接通插扣式磁吸导通装置后,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开始工作;
B.工作过程中,人体感应系统实时监测使用者的温度、心率、血压和血脂,并通过通讯模块将人体感应系统实时监测的数据传输给可视化智慧管理平台,对使用者的身体状况和工作状态情况实时监测;
C.若出现意外坠落的情况,控制单元及时作出危险判断,判定为危险情况时,安全锁止装置将作业带进行预紧卷收,触发装置控制高压气瓶打开并对安全气囊充气,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及时工作对使用者进行防护,可视化智慧管理平台根据定位装置发送给通讯模块的定位信号,及时对使用者进行施救;
D.高空作业结束后或施救完成后,将插扣式磁吸导通装置断开,将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脱下;
E.检查展开后的安全气囊囊袋是否完好,安全锁止装置内的火药是否充足以及安全锁止装置的内部构件是否损坏;
F.检查无误后,将智能气囊安全作业带折叠好放入指定位置,并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417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压器耐压试验耐压线支撑杆
- 下一篇:一种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