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场含油污泥微生物深度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75591.4 | 申请日: | 2021-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1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义;张道法;张进科;李博良;翟文;艾翔;张继文;赵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西安清科智联环境实验室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C12N1/20;C12N1/18;C02F103/10;C12R1/865;C12R1/11;C12R1/15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崔瑞迎 |
| 地址: | 7102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场 含油 污泥 微生物 深度 处理 方法 | ||
1.一种井场含油污泥微生物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酵母菌菌液、芽孢杆菌菌液、石油降解菌菌液,上述各菌液混合后得到混合菌液,备用;
在井场内做好防渗防泄漏的存放池(1),将井场含油污泥转运至存放池(1)中,然后向存放池(1)中放入微生物输入架;
所述微生物输入架由多个通道管(2)交叉连接而成,且多个所述通道管(2)之间连通,所述通道管(2)的管道壁为镂空的网状结构,其具有多个出液口,其中一个所述通道管(2)的一端管口为敞口,该通道管(2)的另一端以及其余所述通道管(2)的两端管口均为盲端,每个所述通道管(2)的外周铺设有可降解负载膜(3),所述可降解负载膜(3)将其对应的所述通道管(2)的所有出液口封闭,所述可降解负载膜(3)的内壁、位于所述通道管(2)与所述可降解负载膜(3)之间处负载有生物炭;
向所述存放池(1)中放入所述微生物输入架时,所述通道管(2)的敞口端位于含油污泥上表面外部;
S2,将混合菌液从通道管的敞口端加入到所述微生物输入架中,静置20-40min后,通过注入高压气体,将可降解负载膜(3)冲破,并使所述通道管(2)内的物料混到含油污泥中;
S3,自然发酵,直至含油污泥中石油含量达到排放要求,完成污泥处理;
所述酵母菌为酿酒酵母CGMCC NO.12417,所述芽孢杆菌为巨大芽孢杆菌CGMCCNO.3770,所述石油降解菌为谷氨酸棒杆菌CGMCC NO.8647、BDB-n生物降解菌或者BDB-a生物降解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场含油污泥微生物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管(2)包括一个纵向管道和固定连接在所述纵向管道上的多个横向管道,每个所述横向管道均与所述纵向管道连通,所述横向管道和所述纵向管道的管壁均为网状结构,所述纵向管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纵向管道的上端为敞口端,所述纵向管道的下端以及所有所述横向管道的两端均为盲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场含油污泥微生物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负载膜(3)为可降解淀粉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场含油污泥微生物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是40-100目的生物炭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场含油污泥微生物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酵母菌菌液、所述芽孢杆菌菌液、所述石油降解菌菌液中活菌数均为107个/mL以上,且混合菌液中所述酵母菌菌液、所述芽孢杆菌菌液、所述石油降解菌菌液的质量比为1:1: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场含油污泥微生物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菌液的添加量为每立方米含油污泥添加5-10L混合菌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井场含油污泥微生物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气体为空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井场含油污泥微生物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分批次的向所述微生物输入架加入混合菌液,按照加混合菌液、静置20-40min、注入高压气体的方式循环操作,直至所有混合菌液添加完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井场含油污泥微生物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时间为60-90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西安清科智联环境实验室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西安清科智联环境实验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559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临床进食进药双工护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废气安全对接分布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