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影像科用头部CT机扫描床头托及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65018.5 | 申请日: | 2021-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6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华龙 |
| 主分类号: | A61B6/04 | 分类号: | A61B6/04;A61B6/0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63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影像 头部 ct 扫描 床头 使用方法 | ||
1.一种影像科用头部CT机扫描床头托,包括扫描床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床本体(1)顶面设置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顶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顶面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板(4),所述支撑板(3)顶面左右对称安装有两个气囊(5),所述气囊(5)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贯穿后侧弧形板(4),所述支撑板(3)底面固定连接有滑块(7),所述安装板(2)顶面开设有滑槽(8),所述滑块(7)与滑槽(8)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3)为空腔设置,所述支撑板(3)内腔设置有定位机构(9),所述安装板(2)右侧壁呈倾斜设置,所述安装板(2)前后侧壁靠近右侧处分别活动连接有限位板(13),所述限位板(13)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4),所述通孔(14)内均活动连接有定位杆(15),所述定位杆(15)靠近扫描床本体(1)中心端均固定连接有臂托(16),所述定位杆(15)远离扫描床本体(1)中心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压板(17),所述通孔(14)侧壁上均设置有限位机构(18),所述安装板(2)底面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竖筒(19),所述竖筒(19)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板(20),所述活动板(20)呈L形设置,所述活动板(20)底面设置有固定机构(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影像科用头部CT机扫描床头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9)包括齿轮(91),所述齿轮(91)位于支撑板(3)内腔,所述齿轮(91)前后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另一端均与支撑板(3)内腔侧壁活动连接,所述齿轮(91)上下两侧均啮合有齿条(92),位于上侧所述齿条(92)左侧壁贯穿支撑板(3)与其活动连接,位于上侧所述齿条(92)左侧壁固定连接有圆板(11),位于上侧所述齿条(92)侧壁上活动连接有第一弹簧(12),位于下侧所述齿条(92)与支撑板(3)内腔侧壁活动连接,位于下侧所述齿条(92)底面固定连接有斜块(93),所述斜块(93)底面活动连接有插杆(94),所述插杆(94)底端贯穿滑块(7)并与其活动连接,所述滑槽(8)底面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插孔(10),所述插杆(94)底端插入其中一个插孔(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影像科用头部CT机扫描床头托,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18)包括圆槽(181),所述圆槽(181)均位于通孔(14)侧壁上,所述圆槽(181)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82),所述第二弹簧(182)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83),所述卡块(183)呈弧形设置,所述定位杆(15)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槽(184),所述卡块(183)与卡槽(184)相互匹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影像科用头部CT机扫描床头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1)包括螺纹孔(211),所述螺纹孔(211)位于活动板(20)底面中心处,所述螺纹孔(211)内活动连接有与之相匹配的螺杆(212),所述螺杆(212)底端固定连接有转杆(214),所述螺杆(212)顶端活动连接有顶板(2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影像科用头部CT机扫描床头托,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13)顶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2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影像科用头部CT机扫描床头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筒(19)侧壁靠近底面处活动连接有螺栓(22),所述活动板(20)侧壁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螺孔(23),所述螺栓(22)贯穿竖筒(19)并插入其中一个螺孔(23)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影像科用头部CT机扫描床头托,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6)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快速接头(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影像科用头部CT机扫描床头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94)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6),所述斜块(93)底面开设有限位槽(95),所述限位块(96)与限位槽(95)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影像科用头部CT机扫描床头托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根据扫描床本体(1)的规格将本装置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先松开螺栓(22),解除对活动板(20)的固定,之后将活动板(20)向下拉出并将活动板(20)卡在扫描床本体(1)上,通过拧紧螺栓(22)将活动板(20)进行固定,随后转动转杆(214)带动螺杆(212)旋转,使得螺杆(212)带动顶板(213)向上运动并顶紧扫描床本体(1),完成对本装置的便捷安装;
S2:当患者需要躺在扫描床本体(1)上进行治疗时,先将限位板(13)向上拉起,患者躺下后再将其放下,若患者躺下不便于调整位置时,可通过调节支撑板(3)的位置将患者头部托起;
S3:通过按压圆板(11)带动上侧齿条(92)向右侧运动,同时第一弹簧(12)压缩,上侧齿条(92)通过啮合齿轮(91)带动下侧齿条(92)向左侧运动,下侧齿条(92)带动斜块(93)向左侧运动,利用斜块(93)的倾斜面带动插杆(94)向上运动,当下侧齿条(92)运动至一定的位置后,插杆(94)脱离插孔(10),解除对滑块(7)的固定操作,之后再移动支撑板(3)至合适的位置后,使得患者头部放置在气囊(5)上,再松开圆板(11)通过第一弹簧(12)回弹带动下侧齿条(92)向右侧运动,同时插杆(94)插入合适的插孔(10)内,完成对支撑板(3)的位置调整;
S4:随后根据扫描需求调节患者头部姿态,通过外部设备利用进气管(6)向气囊(5)内注入气体,使得两侧气囊(5)的饱和度发生变化,患者头部受到气囊(5)变化进而调整姿态,并且利用气囊(5)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S5:为了避免患者在扫描过程中身体发生姿态变化,可对患者手臂进行限位,通过将患者手臂放置在臂托(16)内,再调节各个臂托(16)的位置,通过按压压板(17)通过定位杆(15)带动臂托(16)进行移动,同时卡块(183)受到压力使得第二弹簧(182)压缩带动卡块(183)收缩,当臂托(16)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后,通过第二弹簧(182)回弹带动卡块(183)卡入合适的卡槽(184)内,完成在患者手臂的限位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华龙,未经陈华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501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