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摇杆滑块机构的轮履可重构式车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59193.3 | 申请日: | 2021-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0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 发明(设计)人: | 刘进福;刘磊;蒋正炎;徐林森;徐常桉;吴萍;张硕;朱铮彦;王宇杰;赵子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2D55/08 | 分类号: | B62D55/08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杨闯 |
| 地址: | 213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摇杆 机构 轮履可重构式 车轮 | ||
1.一种基于摇杆滑块机构的轮履可重构式车轮,其特征是,包括两个车轮端盖(1)、传动单元(2)以及三个重构单元(3),所述传动单元(2)与三个重构单元(3)均位于两个车轮端盖(1)之间;
所述传动单元(2)包括主动连接轴(21)以及主动齿轮轴(22),所述主动连接轴(21)的左端和位于左侧的车轮端盖(1)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连接轴(21)的右端和主动齿轮轴(22)的左端之间通过离合器(23)连接,所述主动齿轮轴(22)的右端和位于右侧的车轮端盖(1)转动连接;
所述主动连接轴(21)上安装有第一杆轴(211)、第二杆轴(212)以及摇杆轴(213);
每一个所述重构单元(3)均包括带轮轴(31)、第一支撑小外廓弧组(32)、第二支撑小外廓弧组(33)以及支撑大外廓弧组(34);
所述带轮轴(31)和主动齿轮轴(22)传动连接,且所述带轮轴(31)滑动安装在两个车轮端盖(1)之间,三个重构单元(3)的带轮轴(31)围绕传动单元(2)布置;
所述第一支撑小外廓弧组(32)包括沿带轮轴(31)轴向布置的若干外侧面为圆弧面的第一小外廓弧板(321),若干所述第一小外廓弧板(321)均位于所述带轮轴(31)的一侧,所述第一小外廓弧板(321)和第一杆轴(211)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小外廓弧板(321)和带轮轴(31)的轴段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小外廓弧组(33)包括沿带轮轴(31)轴向布置的若干外侧面为圆弧面的第二小外廓弧板(331),若干所述第一小外廓弧板(321)均位于所述带轮轴(31)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小外廓弧板(331)和第二杆轴(212)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小外廓弧板(331)和带轮轴(31)的轴段转动连接;
所述支撑大外廓弧组(34)包括沿带轮轴(31)轴向布置的若干外侧面为圆弧面的大外廓弧板(341),若干所述大外廓弧板(341)均位于所述带轮轴(31)的一侧,所述大外廓弧板(341)和摇杆轴(213)传动连接,且所述大外廓弧板(341)与两侧的车轮端盖(1)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小外廓弧组(32)还包括第一支撑杆(322)以及第一连接杆(323),所述第一支撑杆(322)的输入端和第一杆轴(2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22)的输出端和第一连接杆(32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小外廓弧板(321)和第一连接杆(323)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小外廓弧组(33)还包括第二支撑杆(332)以及第二连接杆(333),所述第二支撑杆(332)的输入端和第二杆轴(21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32)的输出端和第二连接杆(33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小外廓弧板(331)和第二连接杆(333)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大外廓弧组(34)包括大支撑杆(342)以及大连接杆(343),所述大支撑杆(342)的输入端和摇杆轴(213)转动连接,所述大支撑杆(342)的输出端和大连接杆(343)转动连接,所述大外廓弧板(341)和大连接杆(343)转动连接,所述大连接杆(343)两端均安装有大滑动机构(4),所述大滑动机构(4)包括大滑块(41)以及大滑轨(42),所述大滑轨(42)安装在其所在侧的车轮端盖(1)上,所述大滑块(41)滑动安装在大滑轨(42)上,所述大滑块(41)和其所在侧的大连接杆(343)固定连接,大滑轨(42)延伸方向为主动连接轴(21)的径向;
所述带轮轴(31)两端均安装有小滑动机构(5),所述小滑动机构(5)包括连接板(51)、小滑轨(52)和小滑块(53),所述连接板(51)和其所在侧的带轮轴(31)的轴段转动连接,所述带轮轴(31)位于两个连接板(51)之间,所述小滑轨(52)和其所在侧的车轮端盖(1)固定连接,所述小滑块(53)滑动安装在小滑轨(52)上,所述小滑块(53)和连接板(51)固定连接,小滑轨(52)的延伸方向为主动连接轴(21)的径向;
所述支撑大外廓弧组(34)还包括限位连杆(344)、基座(345)以及端板(346),所述端板(346)固定在两个连接板(51)之间,所述基座(345)和端板(346)固定连接,所述限位连杆(344)输入端和摇杆轴(213)转动连接,所述限位连杆(344)输出端和基座(345)转动连接;
当车轮需要模式切换时,主动连接轴(21)转动从而带动摇杆轴(213)、第一杆轴(211)以及第二杆轴(212)的旋转,可以将大外廓弧板(341)、第一小外廓弧板(321)与第二小外廓弧板(331)拉回以及将带轮轴(31)顶出,成履带模式,或者将大外廓弧板(341)、第一小外廓弧板(321)与第二小外廓弧板(331)顶出以及将带轮轴(31)拉回,完成车轮的模式切换,主动连接轴(21)的转动方向随电机转动方向改变而改变从而实现大外廓弧板(341)、第一小外廓弧板(321)、第二小外廓弧板(331)以及带轮轴(31)的拉回或顶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919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换电站
- 下一篇:一种整车电控悬架系统的主动容错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