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人行道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41287.8 | 申请日: | 2021-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4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 发明(设计)人: | 戴科亮;韦锦培;方壮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德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C15/00 | 分类号: | E01C15/00;E01C5/06;E01C5/00;C04B28/04;C04B20/02;C04B18/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牟建鑫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建筑 垃圾 再生 利用 人行道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人行道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人行道及其施工方法,公开了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人行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再生骨料,破碎并形成再生粗骨料以及再生细骨料;步骤2,制备人行道砖,人行道砖由以下组分制成:水100‑120份;胶凝材料165‑200份;再生粗骨料1130‑1190份;再生细骨料640‑670份;粉煤灰25‑30份;渗透剂100‑120份;纳米磁粉20‑25份;纳米铁粉3‑5份;纳米氧化锆粉末10‑15份;碳化锰3‑10份;步骤3,按照设计将养护成型的人行道砖铺设成人行道。其具有无需添加天然骨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以及不容易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行道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人行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垃圾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且增长速度日益加快,预计到2030年我国建筑垃圾产量比现在增加将近一倍以上,每年将达到73亿吨。
当前的建筑垃圾主要采用地下填埋或露天堆放的方式处理,既浪费了土地资源又容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且垃圾在长期堆放过程中,还有可能会导致建筑垃圾中易分解的物质因高温、日照等作用产生有害气体,容易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影响。
而目前工程建设中主要还是以砂、石等原料为主,每年为了获取土、开采砂以及石,很多时候都会使得十几万亩良田遭到破坏,使得大片山林草场被毁,且水泥和混凝土等材料也是不可再生资源,不断开采资源不仅容易对环境造成影响,还有可能会造成以后的建筑材料短缺的问题。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如何能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是目前城市化迅速发展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使得建筑垃圾更好地再生利用,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人行道及其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人行道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人行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再生骨料,具体如下:
步骤101,破碎建筑垃圾,并将建筑垃圾中的金属、木料、玻璃、塑料去掉,筛选得到混凝土、砖、石;
步骤102,进一步破碎筛选得到的混凝土、砖、石,并筛分出粒径不小于5mm的骨料为再生粗骨料,粒径不大于3mm的骨料为再生细骨料;
步骤2,制备人行道砖,具体如下:
步骤201,混合渗透剂以及纳米磁粉,混合均匀,形成预处理液,然后混合再生粗骨料以及再生细骨料,形成再生骨料混合物,并将预处理液倒入再生骨料混合物中,使得再生骨料混合物浸泡在预处理液中;
步骤202,混合纳米铁粉、纳米氧化锆粉末以及碳化锰粉末,形成填充料;
步骤203,待预处理液被充分吸收后,滤去多余的预处理液,并往再生骨料混合物中加入胶凝材料、填充料以及一半质量的水,搅拌混合均匀,形成初拌合料;
步骤204,向初拌合料中加入粉煤灰,搅拌混合均匀,形成中间拌合料;
步骤203,继续往中间拌合料中加入剩余一半质量的水,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混凝土拌合料;
步骤204,将混凝土拌合料倒入模具中,养护成型,即得人行道砖;
其中,上述各组分及用量如下:
水100-120份;
胶凝材料165-200份;
再生粗骨料1130-1190份;
再生细骨料640-67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德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德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12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共享方法、电子设备及共享系统
- 下一篇:一种锅炉排渣余热回收装置





